作家協會是黨和政府聯係廣大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的重要力量。多年來,中國作協在引導和幫助作家搞好文學創作方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繼續圍繞提高文學創作水平這個中心環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尊重文學創作規律,尊重作家的創造性勞動,全心全意為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提供優質服務。要進一步完善重點作品扶持機製,探索幫助作家深入生活的新渠道、新方式,扶持催生更多的精品力作。要加強文學人才特別是青年文學人才的培養,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廣泛聯係、吸引、培養會員和非會員作家,建設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宏大作家隊伍。要加強文學評論工作,發揮專家評論作用,廣開普通讀者評論言路,更好地激勵和引導文學創作。要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推動少數民族文學進一步繁榮。要加強版權保護工作,切實維護作家的合法權益。

國運昌盛,文運必興。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大繁榮。衷心祝願我們的作家創作出更多的傳世之作,祝願我國文學事業更加興旺發達,祝願社會主義文藝百花園更加絢麗多姿。

(本文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誌2009年10月29日在中國作協召開的文學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

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

鐵凝

就在十幾天前,一百多位中國作家到了德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活動,這可能是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外文學交流。在那個歐洲城市,作家們向歐洲的讀者、向世界展示和介紹了中國的文學。在書展的會場上,我看到了《老子》和《莊子》的譯本,然後就是大量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譯成了英文、德文、法文,這時,我就想,那些異國他鄉的人們,他們通過什麼途徑了解中國呢?當然,他們主要是依靠他們本國的電視、報紙,可是他們知道中國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生活的嗎?我想他們很難知道,對他們來說,惟一的途徑,可能就是在他家附近的書店裏,買一本中國作家的小說。

每一個作家的寫作,都有隱含的和預設的讀者,在過去,這個讀者基本上是不言而喻的,他就是中國人,但現在,作家們會意識到,一個歐洲的青年或老人也會讀到他正在寫的這本書,而且這個讀者正是從這書裏認識中國。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中國的文學也在走向世界。這種全球化語境中的寫作,給中國作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性,當然,中國作家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直接地意識到,他對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承擔的文化責任。

在最近召開的中美文學論壇和中德文學論壇上,中外很多作家都談到了文學作品的譯介和交流對於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仍然被各種政治的、文化的偏見所分隔的時候,當一種文化企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時候,文學讓萬裏之外的異國民眾意識到,原來生活在遠方的這些人們,和他們有著相通的喜怒哀樂,有著人類共同的正直和善良;文學也會使他們認識一個國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這個國家的人民對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安排,他們將在這種差異中,感受世界的豐富和美好。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學是通向一個和諧世界的重要橋梁,因為文學使如此不同的人們心靈相通。

同樣的,我們的文學在我們的母語讀者中,也起著重要的溝通作用。我們正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社會結構在變,利益格局在變,人們的生活形態和生活觀念也在變,正是在這種變動中,我們的國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這種變化也必然帶來焦慮、隔閡、碰撞,理解他人,理解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這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中國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互聯網上,無數的陌生人通過各種方式傾訴和傾聽,他們急於說出自己,他們也急於通過交流撫慰自己對急劇變化的生活的陌生和惶惑;而文學,它的重要的文化責任就是使人心得以貼近,使不同的人們感受到共同的心聲,領會共同的生活真理。我們要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需要建設和諧的文化,而文學,正是和諧文化中一個基礎的和重要的部分。

在和外國作家、漢學家的交流中,很多外國朋友都談到,他們對表現中國現實生活的作品有特殊的興趣,他們在生活中通過“MADEINCHINA”時刻意識到中國的存在,他們想知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什麼,中國人民的生活和心靈、感受和夢想。我想,外國的讀者和中國的讀者在這一點上是一樣的。在我們這裏,中國的讀者和民眾同樣有一種認識自己的現實、認識自己的生活的熱望,不是膚淺的,而是深刻的,不是狹窄的,而是寬闊的。文學之所以具有反映現實的本質真實的能力,就是因為優秀的作家麵對我們的生活能夠看得更深刻和更寬闊——在這個意義上,與世界對話和交流,有助於提高我們認識生活的能力。這個世界正在變成“地球村”,理解中國需要我們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當一個中國工人的產品通過資本和流通的網絡出現在一個外國家庭中的時候,實際上,世界就構成了這個工人的現實的重要維度,他可能對此並不了解,但文學有可能使他更完整地理解自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