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理論思考(二)(3)(1 / 3)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的時代,針對的主要是西歐和我國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而我們今天所麵對的則有各大洲的文學,包括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思潮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帝國主義之間和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矛盾都進一步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更把資本主義許多負麵現象展現在人們麵前。頹廢絕望的情緒到處彌漫,不同思想立場的知識分子都展開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批判,企求在文化、藝術各個領域叛逆舊的傳統,進行創新突破。藝術領域前後便湧現抽象主義、象征主義、達達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荒誕派、意識流等創新的流派。美國的愛倫坡和法國的波德萊爾曾被認為是現代主義的鼻祖。愛倫坡反對說教和模仿自然,強調形式美和作品的暗示性、音樂性,為象征派詩人開了先河。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在題材上轉向城市的醜惡和人性的陰暗麵,打破浪漫主義對現實的理想化,提倡情感的“對應物”,用物象暗示內心的微妙世界。這種重自我表現、反陳述、重聯想和暗示的藝術方法,後來便發展為現代主義的基本傾向和特征。我國現代主義研究家袁可嘉曾指出,現代主義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康德和尼采等的唯心主義哲學。康德認為,意識的先天形式先於經驗,是人類的認識能力特點構成人們所理解的自然界的規律和特點。他關於美不涉及欲念與概念,僅涉及形式的觀點,關於藝術與遊戲相通,貴在自由,想像在藝術中可以創造出“超越自然的東西”的觀點,都正是現代派主張心靈表現和主觀直覺、偏於唯美的形式主義的理論基礎。而他的不可知論更加深了現代派的神秘主義傾向。尼采認為現代文明的衰退是由於過分的理性壓抑了基於本能與意誌的主觀創造力。他的悲觀主義,他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的否定,他對意誌與本能的強調,也為現代主義提供了哲學的啟示。此外,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美學,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對現代派也都有相當的影響。

後現代主義是二戰後西方產生的新思潮。它在當代西方社會的曆史環境中發展,構成對現代主義的反叛和超越。

當代西方社會作為“後工業社會”的突出特征是,隨著電腦化、信息化和物質財富的巨大增加,一切都講究速度和效率,社會成為嚴密的係統,事物高速發展變化,任何東西似乎都顯得沒有確定性,沒有永恒的本質。一方麵人與人的相互關係越來越冷漠,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人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另一方麵,龐大的電子網絡,使個人成為社會機器的某一位置的小齒輪或螺絲釘,隻能被迫完成社會安排的使命。因此,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個性遭到消解;現實的無常感,更使人隻顧存在眼前的經驗,瞬間的感覺和一時的歡樂。

後現代主義文學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現實和文化心態下產生的。它包括西方眾多的文學流派。法國的存在主義文學開始了從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的過渡,50年代後法國的“荒誕派”戲劇,美國的“投射派”詩歌和“垮掉的一代”,英國的“憤怒青年”,還有德國戰後的“廢墟文學”和奧地利的“維也納”派,以及法國的“新小說派”等,都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派別。

後現代主義者認為世間一切本來就毫無意義,人生本來就沒有希望。他們主張憑感覺和本能的驅動,抓住眼前的現實享樂。對他們來說,文學創作是一種現實享樂的生活方式,是以消費性、享受性地“玩”文學。概括地說,後現代主義的創作有如下的特征:第一,消解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傳統意義上的“高雅”和“通俗”在後現代主義文學中融為一體。第二,崇尚平麵化。即所謂“深度模式削平”。後現代主義者不相信事物有什麼深刻的意義,從而確認自己所感覺的就是生活本身。所以,他們又標榜“客觀真實主義”,不動感情地去描寫自己所感覺的世界。第三,注重創作的無意識狀態和遊戲態度。後現代主義作家強調從把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中的“本我”呈現出來,把偶然獲得的經驗隨心所欲地拚湊起來。其遊戲態度包括“玩”語言遊戲、玩拚貼結構和玩空間性結構。後現代主義文學不再有時間段的先後因果的線性結構,往往沒有特定的敘述角度,沒有明確的時間線段,可以將曆史、現實、回憶、夢境、想像、幻覺交錯在一起。

80年代改革開放後,我國文學創作中出現的朦朧詩、意識流小說和探索性戲劇,都不無現代主義影響的影子。它們反對理性,回到“前文化”狀態,強調意義與價值解體對現實采取消極認同和玩世不恭的冷嘲態度,在藝術上注重生活流、印象流、感覺流的展示,運用黑色幽默的反諷、非意象化和口語化,從中也不難看到後現代主義理論的實踐。至於90年代出現的“欲望化寫作”和“身體寫作”、“下半身寫作”所受到後現代主義理論和創作的影響,也曾被評論界所指出。自然,這時期我國作家在汲取和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技法時,並不都讚成其藝術哲學觀點,而且表現的仍然是我國的生活與體驗。對於使我國文學的風格更加多樣化,藝術技法更加豐富而言,其積極意義也不可低估。但是,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和創作現象如何認識,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至於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文學的出現,文學創作從手寫的紙質時代走向電腦寫作和創作的時代,文學生產與消費的全球規模等,也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帶來新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去加以回答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