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張三豐師徒重逢自是喜悅非常,宋青書知道此時不管是張三豐還是宋遠橋等人都是沒空理會他的,便不動聲色的退了下去。
這日武當派熱鬧非常,到了下午,宋遠橋六個師兄弟親自督促眾人在紫霄宮四處打掃布置,廳堂上都貼上張翠山親手所寫的壽聯,前前後後一片喜氣。
對於張翠山的妻子殷素素,武當諸人愛屋及烏,雖然對她的身份頗有微詞,但表麵上均是一副笑顏。
張三豐更是借機教育幾個弟子,“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不可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正邪二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對於張三豐所言宋青書深有體會,前世那些所謂名門正派弟子的道貌岸然他可是深有體會,明日壽辰之時想必幾位師叔都會見到那些人的真麵目。
殷素素雖為天鷹教之人,但行事卻十分爽利,而且才貌兼備,雖已為人婦,卻容貌清麗,臉頰有兩個淺淺的梨渦,極容易讓人心生好感。大概是因著張無忌被擄走,殷素素對宋青書很是喜愛,送了許多見麵禮給他,倒是讓宋青書有些不自然。
晚間宋青書洗漱完畢與往日一般打坐了一個時辰才睡下,一夜無夢。第二日宋青書早早的便起身,因這日是掌門的百歲大壽,底下的弟子也都起的早。早間的晨練也因日子特殊給取消了,沒有了往日練武的呼喝之聲,來往弟子雖然腳步匆忙,但到底事先安排的好,也不會顯得雜亂沒有頭緒。
宋青書作為宋遠橋的兒子,武當派培養的接任掌門,在這日自然不會沒有事情,用過膳後便前往張三豐處拜壽。
其實張三豐本來隻是預備自己師徒幾個在一起熱鬧一下罷了,並沒有邀請其他人。卻不料辰時剛過,那些武林人士的拜帖一個接一個的投上來,張三豐最厭煩的便是這些繁文縟節,但對於此次之事,也知道那些人是衝著自己這五弟子張翠山來的,便隻得吩咐宋遠橋等人做好準備招待。
宋青書跟在宋遠橋身後,臉上掛著溫和有禮的笑容,由他招待的多是對方賓客帶來的年輕弟子。宋青書也算是在江湖中曆練了幾年,與這些年輕弟子也曾見過麵,若論交情倒是談不上,不過是麵子上的情誼罷了。
對於那些前輩的讚賞,宋青書也隻是謙虛禮貌的道謝,這些人不知是禮貌性還是真心的隨口話語,宋青書當然不會如上一世那樣放在心上繼而沾沾自喜。便如宋遠橋也會禮貌性的誇讚對方的弟子幾句,如今的宋青書清晰的明白對方隻不過是看在自己目前這個身份上罷了,至於自己這個人到底如何,卻不在對方關心的範圍內了。
俞蓮舟幾人也分別在各處忙碌,昆侖,峨眉,崆峒等門派接連來了掌門人物,還有神拳門,海沙派,巨瓊幫,巫山派等許多門派也來了許多首腦人物。
這些人個個打著拜壽的名義,一時間武林中貴賓雲集,到的後來紫霄宮中連給客人坐的椅子也不夠了。宋青書見人越來越多,不用宋遠橋吩咐,便喚了道童去端了小凳子放在廳中。
宋遠橋幾人也是麵色凝重,這個時候,明顯就看出來這些人是相互約好了湊在一起。而且細看各派掌門、各大幫主雖然自重身上未帶兵刃但門人部屬卻很多腰間脹鼓鼓地顯然是暗藏兵器,隻峨眉昆侖,崆峒三派的弟子才全部空手。更是讓宋遠橋等人心下暗怒,警惕倍增。
這些人名為來拜壽,但所送的壽禮卻大多隻是在武當山下鎮上臨時買的壽桃壽麵之類的簡陋物品,絲毫不符合張三豐武學大宗師的身份也不符合各大掌門幫主的氣勢。隻有峨眉派送的才是真正的重禮十六色珍貴玉器,之外另有一件大紅錦緞道袍用金線繡著一百個各不相同的“壽”字,可以看出花費的功夫不小。
各路賓客絡繹而至,轉眼就是正午。這些人來的突然,武當並沒什麼準備,但此時已至午時,隻得每人送上一碗白米飯鋪上些青菜豆腐。
宋青書冷眼瞧著眾人一麵扒飯一麵不時的向外張望,心知這些人是在等當今武林第一大派少林寺的到來。
那些人來武當山畢竟不是為了吃飯,加上武當山匆忙做出來的青菜豆腐自然美味不到哪裏去,眾人也隻是隨意的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宋青書看著火工道人收拾碗筷,走到宋遠橋耳邊低聲道:“父親,看他們的樣子,應是在等少林僧人,不若我們提前出手,否則待少林一到,隻怕情況不妙。”
宋遠橋也知道今日情勢不妙,心中焦急,此時聽到宋青書所言,再一看眾賓客,果然武林各大派隻少了少林僧人。對幾個師弟使了個眼色,與俞蓮舟張鬆溪二人去後廂房商量去了,殷梨亭與莫聲穀留下招呼。
武當七俠中以張鬆溪最為足智多謀,遇上難題他往往能忽出奇計轉危為安,而俞蓮舟行事穩重加上武功高強,是以宋遠橋才會示意二人前往廂房商量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