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在韓國看《亂打》(2 / 2)

這個劇與觀眾的互動十分巧妙,劇場開頭的字幕就很奇怪:允許大喊大叫,叫喊聲越高越好。還要跟左右觀眾打招呼,演員讓你拍手、跺腳配合時,都玩盡了幽默的噱頭。這5個演員,每一個都有特點,從開始到最後,不停引發劇場的笑鬧聲。可以說,此劇在吸引觀眾方麵,達到了頂峰。

在劇場牆上,我看到有三組、四組演員,分在兩個劇場演出,我們看到的這一組也許是最優秀的,也許不是最優秀的,但已經夠了,他們的演出無可挑剔,這一場戲無論出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這種所謂的無對白表演(N0n——Verbalperformance)自上世紀90年初在世界開始流行,韓國的PMC演出有限公司感到表演市場出現的清淡局麵,遂著手創作麵對全球觀眾的歌舞劇,他們以韓國的傳統打擊樂作為基本結構,將“亂打”(NANTA)弄成了世界級的聲勢浩大的作品,自1997年10月首場演出以來,紅火持續,並且到世界各地巡演,來中國的北京、上海也演出過。

說實在的,韓國飲食很有特色,這種演出,就等於把他們的飲食文化推向了世界。要我給他們提修改建議的話,在最後,如果背景出現韓國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景點、大街和韓式餐飲的畫麵,那就會達到高潮——即把韓國推向世界,效果比這會更好,似乎也是呼之欲出。

說“聲勢浩大”也隻有5個人啊,在我們國內,還沒有見到過這種表演形式、劇情的演出。要麼是文化部門組織的戲劇、歌舞,投資大,可產出少,或者幹脆是虧本買賣,演一場就結束了。而且格局太小,沒有意思。另外一些宣揚當地文化,為旅遊服務的歌舞,要麼弄人海戰術,大場景,大製作,弄得看來氣勢磅礴,想想也大同小異,沒有什麼驚異之處。看來別人是全身心投入弄世界級作品的,這個用心的民族,在電視劇上麵,就十分精製,像製造高、尖、精技術產品一樣對待每一部電視劇,結果弄出了“韓流”滾滾,輸出了韓國的服裝、整容、飲食等等文化。我們比比別人,有如此強悍的傳統文化,卻在當今缺乏了創造力,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依我看,一句話: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