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泰接著說道:“道家有無為道的赤逍子江功顧道長、白迢子楊功羽道長、紫卜子李功催道長、玄真子林功彥道長,都是得仙道之人。”幾位身穿道袍的道士亦站起身來向眾人行禮,站前一步的就是無為道知觀赤逍子江功顧,其人雖白鬢雪眉,然麵若刀削、目似藏劍,眼光中極有孤傲、清高之神色;這四人雖裝容一般無異,卻貌各千秋,目中所流露之意亦各有殊異,這四人乃是師兄弟,合稱無為四色子,四色乃赤紫玄白。
梁泰複又說道:“儒家的有翰林院魯清賓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裴正駒等都是飽學之士;軍家的有武功大夫陳儲、武義大夫蔡芮、還有我義弟敦武郎馬世喬等,都是久經沙場之猛虎也。”說完,一般文人打扮、武夫裝容的人亦起身向眾人作揖行禮。
梁泰接著說道:“幫派之中有鬆竹幫幫主崔道南,驅夷幫幫主趙笑生,巾幗派教主赤娘子錢休悔,都是江湖異士,向來除惡懲奸,揭杆約眾共赴國難。”
這三個門派中唯鬆竹幫創幫較久,為唐末一隱遁之士所創。而驅夷幫和巾幗派是最近才在江湖中剛冒出,所打的旗號都是‘逐蠻複山河’。
驅夷幫創幫幫主趙笑生,本名韓譚,乃書香世家,其父為宋官而叛宋降金,寫書信規勸他一同來降,他拆閱書信,悲憤欲絕,隻在回信中佯而寫道:“兒叛宋之心日久,唯未得歸金之便,今辛得吾父指點,不日來投,再盡為子之孝。”後以歸降名義來到金國,見到父親,破口而罵,直斬其頭,粗布包裹掛於胸前,連夜馳馬而歸,將其父之頭掛於城門之上,彎弓搭箭而射之,向圍觀眾人說明緣由,無不嘩然,皆被其至忠之情而感染,當時就有許多人願投奔、歸順於他,至此創立驅夷幫,改名易姓。
巾幗派的教主赤娘子錢休悔,閨名簾鳳,少時不喜繡龍描鳳,獨好舞刀弄槍,隻都學的是撇腳功夫罷了。因生的貌似牡丹、態若玉兔,其聲名自不揚而傳千裏,卻是生不逢時,靖康年間,金兵南下,攻下城池,全家逃難之時被金兵虜至軍營之中,父母兄弟皆死於金兵的棒梢之下,領兵將軍慕其美貌,將其奸汙之後扔進馬棚之中,任由兵卒**,真個欲死而不得,哭喊而無望。幸得一人每日偷偷送水送食予她,所幸留住了性命,不致死去。隻隱約看見那人年紀十八九,卻是金人裝束,從不見其與人言語。一天夜裏,營中馬嘶人亂,火光照耀如同白晝,那人趁著混亂之中潛入馬棚,解開一匹馬的韁繩,將簾鳳扶上了上馬,自己也騎上馬,一路抄荒徑小道,離金營而去,行了約莫半刻鍾,來至一處山頂,回頭看時,那軍營已是火光衝天,兩兵交戰正酣,原來是宋兵趁著金營防備鬆懈,趁著夜色掩護,奇襲金營。
那人看了一會,再又調轉馬頭,一路往宋境奔去,行至一處村莊之中,在一戶莊稼人的門前將簾鳳放下馬來,再又騎馬沿著來路返回金營。簾鳳身癱在地,在迷糊之中翹起頭來瞧那人騎馬漸漸遠去的身影,不免滴滴淚珠從眼中滾落了下來。
次日,那戶莊稼人發現了她,將她扶入屋內,悉心照料,傷病漸得好轉,自此之後她各處拜師學藝,習的一身好武功,創立了這巾幗派,專收在戰亂中子散夫亡的婦人,或是父母兄弟離的離、死的死的未嫁女子,抑或是與自己一樣被金兵汙了身體的女子。
梁泰複又說道:“在座的或是我梁某的前輩、恩師,或是知己兄弟,晚輩願同你們一起為國效忠。”說完眾人皆點頭稱是。
當夜把酒論國事,直至東方泛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