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還能夠返回麼?即使返回,‘我’還會是從前的‘我’麼?‘我’在新的整體那兒,會有幸福和快樂麼?”男人和女人同時問。
“唉!誰能預知明天發生的事呢?你們擁有今天燦爛的陽光,何必為明天天空的陰晴發愁呢?”智者說。
愛到無“我”情最切!
管好另一麵
“非常對不起!”當他的朋友因為他做了一些稀奇而又愚蠢的事情而責備他的時候,巴喬總會這樣說,“不是我,你知道,不是我做的。”
“是馬利做的,”他解釋說,“我把我自身無法控製的一半稱為馬利。我是那精明、實際而又謹慎的一半,他則是天馬行空的一半。我的另一半做了什麼,我本不該管,但他總是拖我下水。”
唉,我們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有另一半,但卻不知道該怎樣稱呼他。我們總是無助地問自己:“我為什麼會說這樣愚蠢的話呢?我為什麼會做這樣愚蠢的事情呢?”
“我不是故意的,媽媽,我沒法控製自己。”當母親因為淘氣而責罵她的時候,一個小女孩這樣說。我們在麵臨壓力甚至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無法正常思考和行事時,都會做出一些出乎別人意料的事情。人們甚至會覺得,主宰自己的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兩個人、三個人輪流主宰。
我們的思想裏好像有一個淘氣的小家夥,促使我們做一些與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情,令我們很難過。
很少有人故意地去做這樣的事情,它們都是突然出現的。人們總是在做了一件圓滿的事情後,由於自己的誇耀而前功盡棄。
人們可能會問,人為什麼總是有這種莫名的衝動呢?其實這是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虛榮。
通常情況下,這種衝動都很溫和,沒有什麼壞處,除非它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思想之中,成為我們思想的一部分。如果這樣的話,那後果就會很嚴重了。
誰願意把自己最差的一麵烙在別人的印象裏呢?讓我們好好地看管好這個淘氣的小家夥吧,否則我們就會走上邪路!
做真實的自我
有一隻小鹿,在森林裏與那些跟它一樣弱小的動物們生活在一起。平時它們都集體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連吃草的時候也還得隨時東張西望,提心吊膽地警惕著猛獸的侵襲。
小鹿覺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樣威風該多好。
一次,小鹿獨自走到森林邊上,忽然發現地上有一張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獵人丟下的。開始,小鹿還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撿那張虎皮。
幾經猶豫後,小鹿壯了壯膽,拾起了虎皮,它覺得挺有趣的。突然它靈機一動:要是我穿上這身虎皮,不也會很威風嗎?誰會發現我是一隻假虎呢?於是,小鹿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裏走著。
當小鹿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時候,那些和自己一樣弱小的動物突然看到“老虎”來了,都嚇得跑的跑、躲的躲,四處逃竄。小鹿見此情景,心裏覺得自己真是很了不起。現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了,小鹿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向一片草地走去。
小鹿停在草地上,原來那些夥伴都不認識它了,一個個離它離得遠遠的。於是,披著虎皮的小鹿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來。
正當小鹿香噴噴嚼著青草的時候,一隻惡狼朝它走來。披著虎皮的小鹿猛地嚇得渾身顫抖起來,那隻本來已停下腳步、遲疑不前的惡狼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他開始仔細觀瞧這隻“老虎”。
是惡狼已看出這是一隻假虎嗎?顯然不是。隻是鹿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細,它一輩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見到這些猛獸就會膽戰心驚,以至於它此刻已完全忘了自己還披著老虎皮。自作聰明、玩火自焚的小鹿最終成為惡狼的腹中物。
徒有虛假外表而無真正本領的人,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一旦讓他們麵對考驗,空虛的內心很快便使他們敗下陣來。很多人平時總是愛吹牛,可一到真刀真槍上,就原形畢露了。所以,千萬不要讓內心膨脹起來,而要做個真實的自我,否則,將來有你痛哭的時候。
時刻都自省
有一個人向一位老人抱怨說自己很努力卻總不能成功:“我每天都在拚命地工作、工作,一刻也沒閑著。”老人微笑著問他:“那麼你用什麼時間來反省和總結自己呢?”
正如成功多是內因起作用一樣,失敗也多是自己的缺點引起的。一個人必須懂得不斷反省和總結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才不會老在原處打轉或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才可以走出失敗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人為什麼要自省?這裏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一個是主觀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曆練,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
另一方麵是客觀原因。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隻說好話,看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也故意不說,因此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過反省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