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成功首先認清自己(3)(2 / 3)

如果我們學會了這一道理,我們不但可以忍受和超越挫折,還可以完成自己本來無法做到的事情,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

做人的品牌

有一對夫妻,下崗後開了家燒酒店,自己燒酒自己賣,也算有條活路。丈夫是個老實人,為人真誠、熱情,燒製的酒也好,人稱“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傳十,十傳百,酒店生意興隆,常常是供不應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倆便決定把掙來的錢投進去,再添置一台燒酒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增加酒的產量。這樣,一可滿足顧客需求,二可增加收入,早日致富。

這天,丈夫外出購買設備,臨行之前,把酒店的事都交給了妻子,叮囑妻子一定要善待每一位顧客,誠實經營,不要與顧客發生爭吵……

一個月以後,丈夫外出歸來。妻子一見丈夫,便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神秘兮兮地對丈夫說:“這幾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訣,像你那樣永遠發不了財。”

丈夫一臉愕然,不解地說:“做生意靠的是信譽,咱家燒的酒好,賣的量足,價錢合理,所以大夥才願意買咱家的酒,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秘訣。”

妻子聽後,用手指著丈夫的頭,自作聰明地說:“你這榆木腦袋,現在誰還像你這樣做生意,你知道嗎?這幾天我賺的錢比過去一個月掙的還多。秘訣就是,我給酒裏兌了水。”

丈夫一聽,肺都要氣炸了,他沒想到,妻子竟然會往酒裏兌水,他衝著妻子就是重重的一記耳光。他知道妻子這種坑害顧客的行為,將他們苦心經營的酒店的牌子砸了,他知道這將意味著什麼。

從那以後,盡管丈夫想了許多辦法,竭力挽回妻子給酒店信譽所帶來的損害,可“酒裏兌水”這件事還是被顧客發現了,酒店的生意日漸冷清,後來就不得不關門停業了。

其實,從做生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給酒兌水,表麵上看隻是生意受了影響,但折射出的實質是低劣的人品--弄虛作假、不誠實。結果失去了人們的信任,丟掉了酒店的信譽,欺騙了別人一次,卻影響了自己一生。

好好愛自己

我們被要求像愛自己一樣愛自己的鄰人。

這種要求似乎是說:“你要好好愛自己,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愛他人。”但這也說明我們應該先愛自己,否則這句話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

可是,我們真的時時刻刻都在愛自己嗎?抑或隻在自己最好的時候愛自己?難道我們不是時常蔑視自己嗎?我們難道不是有時對自己感到厭倦甚至憎恨嗎?

愛自己可能有些自私,但是愛別人又何嚐不自私呢?溫柔的母親們總是自私地愛自己的孩子,以至於把孩子變得一樣自私。

莎士比亞告訴我們:“自愛遠沒有自我忽視醜惡。”一個人耕種一塊田地,收獲了麥子,當饑餓的鄰居眼巴巴地站在一邊時,他會把所有麥子都自己吃掉。這樣的情形已經夠差勁了。但是,根本不去耕種土地,任其荒蕪,豈不是更壞,因為這意味著,不管是鄰居還是自己都要挨餓。人生的第一要務是養活自己,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是根本,否則不但自己一事無成,也無法服務於他人。

我們首先應該愛自己,然後才能以同樣的方式愛別人。愛自己、忠實於自己,這是人格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我認知,他就會迷失,就不會有任何建樹。我們有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幫助別人。我們能為別人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取決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我們隻要做到最好,與自己為友就可以了以了。

深層次地挖掘思想

你是誰?你從事什麼工作?你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列隊伍?你是一個女人還是一位烈士?

這些問題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實際情況是,我們不隻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周圍還有很多人,總是有一個雜亂的人群在我們身邊。我們的思想裏混雜著別人的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能力。我們的名字意味著“群體”。

人是一個完整的生物,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具有數種人格,都希望與他人和平相處,卻不時與他人發生戰爭。我們都想完全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知道自己行為的動機。

正如霍姆斯博士所說的,我們就好像一個擠滿了人的公共汽車,車裏的人們總是非常忙亂。車裏的每個人都希望汽車按自己的方向行駛,但這馬上會招來很多人的反對。一會兒是這個長輩發言,一會兒是那個長輩發言,他們都想要求車輛按照自己的意願行駛。開多快,開多遠,開到哪裏,都必須按照他們的意願。所以,車裏就顯得非常混亂。

如果我們更深層次地挖掘自己的思想,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思想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層次,有的層次像野獸,有的層次像孩子,有的層次像野蠻人,有的層次則屬於文明社會。有些時候我們的行為像一頭豬或者一隻狐狸,有些時候像一個易怒的孩子,有些時候則像一個野蠻的人。我們總是傾向於去做那些可笑、愚蠢甚至可怕的事情。

這種說法起初會使我們有些無法接受,但是它確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它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有耐心,對他人有更多的憐憫之心和同情之心。我們總是做一些令自己也無法容忍的事情,而做完之後又搞不清自己行為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