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引起特別注意而競爭成功呢?這是他的問題,他應該怎樣處理這個問題?他進入了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樂的程序--思考。在真正思考的時候,總是會想出辦法的,勞爾終於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麵寫了一些東西,然後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她是一名老手,如果他是個普通的男孩,她就可能會說:“算了吧,小夥子。你回到隊伍的第21個位子上等吧。”但她的直覺告訴她,他不是普通的男孩,他散發出高級職員的一種氣質。她把紙條收下了。
“好啊!”她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她看了不禁微笑了起來。她立刻站起來,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
“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第21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做決定。”
勞爾得到了工作。
的確,努力也要講究方法,把動腦和勤奮結合起來,知道怎樣努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就像我們常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隻有方法正確,做起事來才會事半功倍,而單純地埋頭苦幹,則難見起色。
知識不等於智慧
從前有個讀書人,書讀得多了,有些迂腐,因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喜歡引經據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違古訓”。
有一天,他家裏失火了,他的嫂子氣喘籲籲地對他說:“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二叔家下棋。”
讀書人出了大門,自言自語道“嫂嫂叫我速速,聖賢書上不是說過,‘欲速則不達’!我焉能速之!”於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二叔家,一見哥哥正在興高采烈地下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觀棋。等到一局下完了,他才說道:“哥哥,家中失火了,嫂手叫你回去速救!”
他哥哥一聽,氣得渾身直抖,罵道:“你在這裏立了半天,幹嗎不早說?”他指著棋盤上的字說:“兄不見此棋盤上寫著‘觀棋不語真君子’嗎?”
他哥哥見他還在假斯文,臉色鐵青舉起拳頭要打他,但又縮了回來。他見哥哥縮回拳頭,反而把臉湊了過去,說道:“哥哥,你打吧!棋盤上不是明明寫著‘出手無悔大丈夫’,你怎麼又把手縮回去了呢?”
看這個書呆子弟弟,哥哥簡直哭笑不得,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和他解釋這其中的道理。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隻知道教條搬用書本知識的人,永遠也不會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知識不代表智慧,因為知識是死的,隻有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人,才能真正地發揮出他的聰明才智。
一個隻知道啃書本卻不懂得實際操作的學生,和一個雖然沒有機會上大學卻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熟知人情世故的文盲相對壘,前者顯然是要打敗仗的。
一個初出茅廬的書生常常會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分量,他往往生活在一個理想的王國裏。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真實世界,往往並不在意他擁有多少高深的理論和淵博的學識。時代的弄潮兒並不是那些滿腹經綸卻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適應現實的人。
所以說,知識不等於智慧,掌握了一點書本知識就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這樣的人永遠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隻有經過現實社會的磨礪,從社會經曆中獲取技巧和智慧,才是初出茅廬的人的最好選擇。
堅持不盲從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有思想,會思考,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愛默生就曾經說過:“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首先必須是個不盲從的人。你心靈的完整性是不容侵犯的……當我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想用別人的觀點去看一件事的時候,錯誤便造成了……”
的確,一個人,隻要認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正確,就應勇敢地堅持下去,而不必在乎別人如何去評價。
美國實業家埃德沃在最初創業時,隻有一台價值200美元分期付款賒來的草坪修剪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做生意賺了點錢,於是就決定從事地皮生意。當時,在美國從事地皮生意的人並不多,因為戰後人們一般都比較窮,買地皮建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很少,地皮的價格也很低。當親朋好友聽說埃德沃要做地皮生意,都強烈地反對。而埃德沃卻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目光短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可美國是戰勝國,經濟會很快進入大發展時期,到那時買地皮的人一定會增多,地皮的價格會暴漲。於是,埃德沃用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一部分貸款在市郊買下很大的一片荒地。這片土地由於地勢低窪,不適宜耕種,所以很少有人問津。但是埃德沃親自觀察了以後,還是決定買下了這片荒地。他的預測是,美國經濟會很快繁榮,城市人口會日益增多,市區將會不斷擴大,必然向郊區延伸,在不遠的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變成黃金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