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2 / 2)

我屬馬。

而在我3歲的時候,我清晰地記得,那晚我在馬的嘶鳴聲中驚醒,十分清晰地看見一匹馬飛奔進我和父母的臥室,將一雙前蹄搭在書架上,回頭望我。

我驚恐之至,大叫爸爸媽媽。

可是他們睡得太沉,都沒有理我。

我分明望見那匹壯碩的駿馬從書架上放下雙蹄,飛奔出去。

多少年過去,我也曾幾次和人講起。

可是沒人會相信它的真實性。

甚至包括我自己。

那不是夢。

在那之前和之後,我都未曾如此近距離地觀察過一匹馬的眼睛。

而它從書架上移開眼神來看我的時候,我忘不了那雙眼睛。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雖然早已過了要牽強附會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齡,也不再有拚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當我在一排排的書架前難以自持地激動的時候,我知道,我屬於這片天地。

這也是我寫以上這些散亂的文字的初衷。

記錄成長。

小時候,誰都希望萬眾矚目,希望做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而如今,不再渴望通過嘩眾取寵的方式獲得榮譽,或者借以追逐名利。

20歲,應該是最好的省察自己的年齡。

那些曾經以為狂妄不羈的怪誕的舉動和言談,那些流逝在歲月長河轉角處的記憶和友人們,那些你曾經以為你已經記得卻早已忘記的事,那些讓你心動不已的瞬間……盡管都是一個人微不足道的小情感,都難以搬上曆史寬闊宏偉的舞台,卻可以成為那些關注你成長的親人和朋友們的牽掛。

很神奇,我對於遙遠年歲裏的瑣碎的事情記憶清晰。

我記得兩歲前爸爸抱著我跳過院落的高牆,喇叭裏放著歡快的歌曲,牆角的貓咪慵懶地睡覺。

我記得 3歲時燃放在天際的一顆球狀的禮花,它轟響的刹那我嚎啕大哭,被抱著上樓時看見姥姥從門中探出頭看我的神情。

我記得過年時,農村的院子裏,哥哥用槌衣服的木棒敲打著我扔出去的摔炮,然後它在我們身邊炸響後散發的氣味。

我記得母親織毛衣的衣針落在地上清脆的響聲,老家庭院裏秋風掃過時落葉窸窸窣窣的聲音。

我記得年輕的父親用自行車載著小小的我穿過馬路時,灑水車從後麵趕過來向路邊灑水,我回頭的刹那,夕陽正好,遠處有一記絢麗的彩虹。

我記得小學時我第一次書畫獲獎時站在眾人麵前領獎穿的那件格子襯衫的顏色。

記得那年冬季家鄉飄落的雪花的色澤和空氣裏彌漫的冬天的氣息……我記得。

我想,我會記得的,就是這些。

但這些,就足以使我鼓起勇氣,麵對未知的生活。

2011年8月11日於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