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2)

文字,特屬於一個年代。

尤其對於一個人而言。

當我敲打著曾經以為得意不已的文字的時候,竟覺得如此生澀難懂,詞不達意。

我自知其間的邏輯、語言表達等等都不盡如人意。

可是當我嚐試著去修改它們的時候,卻十分艱難。

此時此刻的我,縱是沾染了曾經的記憶,卻再也無法找回曾經的筆墨。

我想,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

沒有人能夠判斷,自己的成長是如何在文字的變幻中得以展現,如何在文字的凝練裏彰顯了成熟的。

就像我們永遠無法確知明日的命運和人類的終結狀態一樣。

可是,我們卻如此欣喜於生命裏每時每刻自身的變化,從中看到一個走向成熟的自己。

這該是怎樣的神聖!這本書,就是在模擬這樣的過程。

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寫這些?每天的生活還不夠你填滿時間的嗎?我說不出。

也許,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引起讀者的一些情感上的共鳴,希望有人能從我的文字裏了解我的想法,希望過去的那些日子不是轉瞬即逝的流星。

我隻是想記下它們。

在我的朋友中,在我所接觸到的環境裏,我必須承認,我的文字並不是最美的,我也並非是最愛寫的那個。

可是,我卻如此癡迷於敲打文字時自內心深處升騰而起的快樂,以及將原本粗糙的感情轉換為文字的奇妙感受。

就像畫家的筆觸及的地方,就是心境的一次描摹一樣。

我因此而感激生活賜予我這樣的機緣,因此而無比瘋狂地愛上了讀別人的文字,寫自己的文章。

每個人都有過一場夢。

有的人把夢境擴大到了整個人生。

有的人將人生濃縮為一場夢境。

我想我是那種陶醉於夢境般生活的人,時常為瑣碎的一點情愫激動莫名,也常常沉浸在自我的省察中難以自拔。

如果說,在我三歲的時候做過一個夢,我夢見自己徜徉在書海中,嗅到了馥鬱的花香,醒來之後便迷上了看書,可能不會有人相信。

可是如果我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觸碰到了書柔軟的質地,聞到各色的印刷的氣味時便愛上了。

那一定是真的。

小學的時候,我因為被圖書館以未成年的理由拒絕在門外而大哭一場;上大學後,我站在圖書館林立的書架前信誓旦旦地說,我要讀遍這裏的每一本值得我讀的書。

我的成長,被記錄在我所閱讀過的書頁間,也被記錄在我所書寫的文字裏。

在翻從前的日記的時候,我幾乎難以相信,曾經有一個多麼幼稚又多麼倔強的小姑娘!一個多麼理直氣壯,多麼固執多麼要強的少年!我無法解釋自己曾經懷有的那些情感,隻能留給歲月去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