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考上大學
1975年初,當我在船上聽說大學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的時候,公社裏的招生工作已經結束,我的哥哥還有和我們在同一個生產隊落戶的同學因種種原因都沒被錄取。想到就要與多年來夢寐以求上大學的機會失之交臂,我急眼了。我連夜從無錫趕回公社。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錄取名單已送到縣招生辦,公社的領導們都在縣裏開會,一切都太遲了。不肯認命的我又一口氣步行十八裏搭上了去縣裏的長途汽車。當我在會議休息室找到了當時的公社黨委書記和革委會主任時,我麵對兩位可以決定我命運的人毫不畏懼地表達了自己要上大學的強烈願望,並陳述了自己應該被錄取的種種理由。當時自己初生牛犢不怕虎、慷慨激昂的情景在三十年後的今天依然記憶猶新。奇跡發生了,命運向我低頭了,公社把我按照“可以被改造好的子女”破格推薦上了大學。我也從中悟到了一個後來成為自己人生哲學的真諦: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把握和改變自己的命運!“靠自己”從此成為我的人生哲學,也開始有了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自信心。
“海外關係”的陰影繼續糾纏著我。當我拿到南京河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時,我以為憑自己已經掌握的航行經驗,成為一名遠洋輪船長的夢想近在咫尺。沒想到報到以後才發現我所報考的駕駛專業錄取的都是“根正苗紅”的工人階級、貧下中農、革命軍人的子女。在那個理性被扭曲、人性被壓抑的年代,像我這樣一個“黑崽子”怎麼可能去為無產階級的遠洋輪掌舵呢?我被分配到的專業是:船舶木工。我的抗爭、申辯都在階級的這堵厚牆上撞得粉碎。我麵臨著兩個選擇:要麼服從黨的分配,要麼回農村繼續接受再教育。我理智地選擇了前者。這個經曆加上當初上山下鄉時的無奈抉擇逐步形成了自己人生哲學的又一個組成部分:平靜地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實,靠自己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命運。然而,接受並不等於消極被動的認命。英語有個諺語:就算是個檸檬(檸檬在英語中又有令人討厭之物的意思)也得拿它做杯檸檬汁。
兩年後,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分配在南京金陵造船廠工作。有意思的是,我不但用學到的手藝為自己打了獨具特色的結婚家具,當年學的木工工藝、機械製圖、模型製作竟然在後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辦公用品公司負責產品開發副總裁的工作中起到了獨特的、舉一反三的作用。好幾次我對產品設計和包裝的獨到見解讓參加會議的生產廠家和設計公司驚訝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中國有句古話:藝多不壓身。豈止是不壓身,後來的工作經曆讓我意識到一個真理:三百六十行,行行相同,全看你會不會融會貫通和觸類旁通罷了。
回頭看當年,“靠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曲曲折折,令人浮想聯翩,感慨萬分:
漫道人生幾十載,何嚐見到貴人來?有道上帝終相助,獨立自強恩惠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