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林格曼效應(2 / 2)

林格曼效應和社會性偷懶的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像惡性腫瘤一樣在組織的肌體裏迅速蔓延。我出國前在南京金陵造船廠工作,在當時那是一家國內赫赫有名的企業,可是由於計劃經濟體製的約束,完全是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人雖然不少但企業卻是非常不景氣,好幾次幾乎都發不出工資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時每周工作六天隻休息周日一天,可是實際上大家在星期天都為自己的私事忙得精疲力竭,所以到了星期一幾乎就是不言而喻的休息日,大家懶懶散散地談論著周日裏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人幹活。

寫這篇文章時我在新浪網上搜索了一下,這家企業還存在,不同的是它已經不再是1/4世紀前我所記憶中的那個得了林格曼效應腫瘤的金陵船廠。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這個企業和其他很多中國企業一樣已經割除了林格曼效應腫瘤,舊貌換新顏:

金陵船廠是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所屬修造船大型骨幹企業之一,創建於1952年,坐落在南京長江大橋東南側,廠區占地麵積30多萬平方米,全廠職工近2000人,其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500餘人(高、中級工程師200餘人)。廠區擁有外貿進出口自營權,被國家海關列為保稅工廠。金陵船廠堅持適應市場,加強管理,客戶至上,以周全的服務、優質的產品、可靠的信譽,贏得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內外用戶青睞,目前在國內造船業位居10強之列,在國際造船業綜合排名30多位,所以在國內有代表性,在國際上有知名度。出口交貨值躍為全國造船企業前十位的南京金陵造船廠隨著產業規模日益擴大,生產形勢十分喜人。截至6月底(2007年),已完成全年訂單任務過半,產值達到7.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以上。

讀完這條報道撫卷深思感慨萬千,真是25年彈指一揮間,中國的改革開放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這家自己曾經工作過的船廠是30年改革開放多麼精彩的一個縮影。心中暗暗許下願望,希望能有一天故地重遊,親眼目睹舊廠新顏。

回想一下中國的改革開放恰恰是一步步割除林格曼效應腫瘤的過程,從農村的分田包產到戶到工廠裏的計件工資;從住房私有化到企業的股份製幾乎都直接或間接地針對人性中的這一特有的心理活動。

心理學雖然在中國是一門相對年輕的學科,但中國關於人的心理活動的研究其實可以追溯到中國早期的哲學思想論述中去。其實我們祖先對社會性偷懶的認識比法國人來得更早,描述得更惟妙惟肖,分析得更入木三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遺憾的是我們中國人一不擅長做實驗搞數據,二不喜歡命名注冊,所以此項發現竟然歸了多少世紀後的法國人邁克西米連·林格曼。

從林格曼效應看中國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提出的“人性惡”(在這裏是人性懶)其實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人性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惡”在哪裏,不能由此製定出遏製“惡”的方法和誘導“善”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