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並不缺少機遇,而是缺少準備發現機遇的頭腦、抓住機遇的素質。"人一生的命運就是由一連串的機遇連接而成。你的一生是否精彩,關鍵在於是否能抓住這些機遇。"真正的機會也經常隱藏在看來並不重要的生活瑣事中。隻不過是人們沒有足夠的準備,沒有用心去發現,因而沒能去把握去掌控而已。拿破侖·希爾說:"你可以立刻去詢問你所遇見的任何10個人,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中獲得更大的成就,這10個人當中,至少有9個人將會告訴你,他們並未獲得好機會。你可以對他們的行為作一整天的觀察,以便對這個人作更進一步的正確分析。我敢保證,你將會發現,他們在這一天的每個小時當中,正不知不覺地把自動來到他們麵前的良好機會推掉。"
一個叫包克的美國青年,從小立誌做一名主編。由於他樹立了這個目標,才發現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實在是微不足道,令人不屑一顧。一天,包克看見一個人打開一包紙煙,從中抽出一張紙條,隨即把它扔到地上。包克彎下腰,拾起這張紙條。那上麵印著一個著名女演員的照片。在這幅照片下麵印有一句話: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煙草公司敦促買煙者收集一套照片。包克把這個紙片翻過來,注意到它的背麵竟然完全是空白。
包克感到這兒有一個機會,他推斷:如果把附裝在煙盒子裏的印有照片的紙片充分利用起來,在它空白的那一麵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傳,這種照片的價值就可大大提高。於是,他就找到印刷這種紙煙附件的平板畫公司,向這個公司的經理推銷他的主意,最終被經理采納。這就是包克最早的寫作任務。他的小傳的需要量與日俱增,以致他得請人幫忙。他於是要求他的弟弟幫忙,並付給每篇5美元的報酬。不久,包克還請了5名新聞記者幫忙寫作小傳,以供應平板畫印刷廠。最後他如願以償地做了一家著名雜誌的主編。
可想而知,如果包克沒有當主編的誌向,那麼他絕對不會發現紙煙卡的空白竟然是一個機遇。
相傳機會之神頭發總是長在腦袋的前麵,而腦後則是禿的。機會到來之時,毫無準備的人,等他與你一照麵後,你就隻能看到他的後腦勺了。事先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等到事情發生時再籌劃已經晚了。
機會稍縱即逝,猶如白駒過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進退之間不能把握時機者,必將一事無成,遺憾終生。而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機會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做個有準備的人要在平時就做個有心人,這樣才會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命運,才會比別人收獲得更多。那些平常無心的人,對一切事都放任自流,必然會錯失許多東西。生活就是這樣,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正的,與其說她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不如說有準備的人善抓機遇。那些隨遇而安的人,機會在他麵前出現時,他也把握不住。
為機遇創造條件
抓住機遇,首先必須發現機遇。生活中處處充滿機遇。社會上的每一項活動,報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際中的每一次交往,生活中的每一次轉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給你帶來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都可能是一次選擇,一次機遇,是一次引導你走向成功的契機。問題在於你自身的素質,在於你是否能發現每一次機遇。不要以為機遇難尋,其實機遇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就在我們的手上。
機會究竟是什麼呢?範揚鬆在《機會,威脅的創造、辨識與選擇》一文中寫道:機會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在特定的時空之內,發揮無窮的作用,藉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具體地說,政治、經濟、社會、人口變動、產業競爭、組織結構……的變動,導致各方麵因素配合恰到好處而產生有利的條件,誰事先目睹或推測準確而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既有的人力物力,資源人脈,努力或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更多的財富。這些有利因素的組合即創造了機會。
機會有三項要素,即資源、利益和條件的配合。資源包括個人的智慧、知識、技能、人際關係的技巧、財富、膽量等等,也包括家族網絡,機構或企業的人才、資本、科技、設備,以及現有的產品或服務可能帶來的價值效益等。
利益是機會的主要內容,也是創造機會的主要目標。利益是機會的主要內容,包括金錢的收入、名譽的提升,形象的建立或改善,乃至於自我價值與自尊的被肯定。利益在不同行業裏各有不同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