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梅屋集提要》雲:“(江湖詩派)大抵以趙紫芝等為矩矱,以高翥等為羽翼,……以書賈陳起為聲氣之聯絡,……以劉克莊為領袖,……而流波推蕩,唱和相仍,終南宋之世,不出此派。”擔負江湖詩派聲氣聯絡任務的是杭州書商陳起。本書之所以在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之間辟專章敘述陳起,其原因亦在於此。陳起不僅出版了《四靈詩選》,而且經常在桐陰吟社、西湖詩社等團體中與朋友們一起酬唱,將江湖詩人們的作品加以編選、包裝,“隨得隨刊”,一批又一批地推向社會。在江湖詩禍中,他又首當其衝地“坐流配”,擔當了“領袖”的責任。俗話說:時勢造英雄。陳起就是南宋詩壇應運而生的英雄。他首刻《江湖集》,以後複刻、續刻的各種江湖詩集,不管是他親力親為,還是經他策劃或署他姓名,都使得江湖詩與他的名字緊密聯係在一起。沒有他編撰江湖諸集,這一大批平民詩人恐怕就難以留下姓名和作品,也不會有這麼一個叫江湖派的詩人群體的命名。在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由一個商人組織和開啟一個文學流派恐怕是絕無僅有的。這一點,應該是當年陳起自己始料未及的。
陳起,字宗之,號芸居,又號陳道人,錢塘人,居住在睦親坊。從俞桂《寄陳芸居》“生長京華地,衣冠東晉人”看來,他的父輩應是汴京衣冠之族,靖康之變後南遷臨安。他是詩人,又是一位出版商,與江湖詩人有廣泛交往。書商的社會地位雖然在宋代有所提高,但是仍處四民之末,所以陳起無論在正史抑或府縣誌中均沒有完整的傳記材料,我們隻能從他的《芸居乙稿》和曆代詩話劄記及同時人與他的酬答文字中鉤稽一二。
關於陳起的生卒年,我以為陳起約生於孝宗淳熙六年(1179)前後,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尚健在,寶祐五年已不在人世,活了七十餘歲。按陳起集中有《安晚先生貺以丹劑四種古調謝之》,主旨是對安晚先生送藥表示感謝。安晚是鄭清之晚年的自號,他曾在理宗時期任丞相。該詩有句雲:“陳子一畝宮,居來七十年。”明確說明自己是古稀之年。淳祐九年他又作有《壽大丞相安晚先生》,有句雲:“鯫生戴厚恩,一詩何能酬。擬辦八千首,從今歲歲投。”主旨還是對送藥致謝。而他在淳祐六年所作《壽侍讀節使鄭少師》則沒有出現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謝翁的內容,可見鄭安晚送藥當在淳祐八年至九年。據此上推七十年,則可知陳起約生於孝宗淳熙六年(1179)前後。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錄有劉克莊《贈陳起》,方回注雲:“此所謂賣書陳彥才,亦曰陳道人。予及識此老,屢造其肆。”同卷還錄有趙師秀《贈賣書陳秀才》,方回又注曰:“陳起字宗之,睦親坊賣書開肆。予丁未至行在所,至辛亥年凡五年,猶識其人,且識其子。今近四十年,肆毀人亡,不可見矣。”方回生於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曾寓居杭州三橋旅舍,其時尚未入元,注文中所言丁未為理宗淳祐七年(1247),辛亥為淳祐十一年(1251),正是前敘安晚贈藥前後,當時方回才二十出頭,所以說自己“及識此老”。應該說這是兩段極為可貴的親曆資料,說明陳起在淳祐十一年尚健在。陳起的卒年應在寶祐四五年(1256—1257)之間。張宏生指出:“張至龍《雪林刪餘序》雲:‘芸居先生就《摘稿》中拈出律絕各數首,名曰《刪餘》。’末署‘寶祐第三春’。而李龏《汶陽端平詩雋序》則雲:‘(予)摘其坦然者,兼集外所得者近二百首,目曰《端平詩雋》,俾萬人海中續芸書塾入梓流行。’末署‘寶祐丁巳’(寶祐五年)。寶祐三年(1255)陳起還為張至龍刪詩刊刻,而至寶祐五年(1257)陳起之子續芸已經成為書塾的主人,可見陳起卒於這兩年間。”(見張宏生《宋詩:融通與開拓》第八章第二節)張說義長,且與拙引方回親曆資料相合,所以陳起應生於1179年,卒於1255年至1257年之間,年壽在七十六歲以上。
與上文敘及的陳思一樣,陳起亦應有過功名。時人稱他為陳解元,危稹就有詩《贈陳解元》,應非虛泛溢美之稱,疑其在科舉鄉試中得過頭名。曹庭棟《宋百家詩存》陳起小傳言其“寧宗時鄉試第一,時稱陳解元”,此後丁丙《武林坊巷誌》據引,應該是有所根據的。按徐從善《呈芸居》句雲:“何似謀清隱,湖山風月林。”曰“清隱”,當然意有所指。又按朱繼芳《挽芸居》雲:“蘭閣人亡後,寒林月上時。十年青史夢,隻有老天知。”“蘭閣”雲雲,竊以為與陳思《小字錄》前的結銜“成忠郎緝熙殿國史實錄院秘書省探訪”類似,屬於政府文字機關的虛職。二詩似可為曹氏陳起小傳參證。當時很多江湖遊士(其中亦有浮沉下吏者)為生活所迫,走上了經商或行醫的道路。陳起應該也隸身於遊士階層。今人周寶榮《宋代出版史研究》第二章第三節雲:“其子續芸,深受他的影響,喜愛讀書,曾應鄉試發解,人稱陳解元。”我以為周說是沿襲葉德輝之誤。按葉德輝《書林清話》雲:“據宋李恭選周弼《汶陽詩雋》序,以稱陳解元書籍鋪、經籍鋪者,屬之起之子續芸;因推知單稱陳道人、陳宅書籍鋪、經籍鋪者屬之起。”我以為葉說有孤文單證之嫌。因為陳起父子在相當一段時期是共同經營書鋪的,陳起書坊早已成為臨安書棚名鋪,續芸在父親去世後無須更改店名;而且遍檢南宋諸小集,找不到任何續芸中解的旁證。反倒是危稹有《贈書肆陳解元》等作,足可證明“陳解元”是指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