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1 / 2)

從詩派發展的運作形式看,推動江湖詩派產生、發展還有一個前無古人後乏來者的動力,那就是商業運作;而與文化密切相關的印刷出版業在宋代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對江湖詩派推波助瀾,影響甚巨。

自唐代發明雕版印刷技術以後,中國書籍結束了僅靠手工抄寫的曆史,經過五代的陶冶發展,運用雕版印刷技術大批量地印製紙優墨香裝潢考究的圖書,成了宋代出版業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在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中得到了極好的側麵印證:

餘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

談到宋代印刷出版業的成就,那真正是石破天驚,煌煌大觀!且不說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始於宋代,宋版書數量之巨亦令人瞠目。如宋初編成四部大書,即《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共計三千五百多卷,在宋代都曾刊印。官方還先後將《史記》、《漢書》、《三國誌》、《新唐書》、《通鑒》等刻板印刷,它們總共也達數千卷。此外,宋代還刊印了許多大部頭的佛道經典、醫書、農書、地理書,等等。印刷者則大體可分為官府印製、私人印製和團體印製三類。所謂官府印製係指中央及州縣衙門與各級教育主司所刻書,其中國子監印本簡稱監本,曆代都認為是宋版書的上上精品;所謂團體印製係指包括佛寺道觀、書院和家族公社所刻書;所謂私人印製係指家室和坊肆所刻書。宋室南渡以後,因大量雕版毀於汴京,為文化傳承需要,客觀上需要大量刻書以作補充,所以以臨安為中心的出版事業尤為興盛。這時由於政府對印刷出版的政策有所放寬,社會文化進一步普及,而私刻中的書棚、書坊由於經營靈活,敏感性強,富有特色,深受讀者歡迎,因而發展很快,在印製三大類中加大了比重,在社會文化結構中占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的畫家張擇端曾以汴河為中心,創作了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以生花妙筆描繪了北宋晚期汴京舟車如織、百業興旺的繁華景象。其中在鱗次櫛比的街麵店鋪中,有一家書坊正在經營,這是極為難得的原始記錄,雖然描繪的是東京景象,亦可想見臨安書坊風貌之一斑。當時印賣圖書的坊肆名目繁多,或曰書林,或曰書坊,或曰書堂,或曰書鋪,或曰書棚,或曰書籍鋪,或曰經籍鋪,等等。據王國維《兩浙古刊本考》,臨安書坊著名者有貓兒街河東岸開箋紙馬鋪鍾家,刻有《文選五臣注》等;中瓦南街東榮六郎書籍鋪,刻有葛洪《抱樸子》等。

大廟前尹家書籍鋪,刻有李複言《續幽明錄》與《篋中集》等;錢塘門裏車橋南大街郭宅經鋪,刻有《寒山詩》等;眾安橋南街東賈官人經書鋪,刻有《妙華蓮花經》等佛典;棚前南街西王念三郎經坊,刻有《金剛經》等;中瓦子張家,刻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等平話小說等;再就是本書所敘述的睦親坊陳宅經籍鋪,主要刊刻中晚唐詩集,計百餘種,時有“詩刊欲遍唐”之譽。

這些書鋪具有很強的品牌意識,在臨安書業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如現存遼寧省圖書館的榮六郎書籍鋪刻《抱樸子》,此鋪所刻晉代葛洪撰《抱樸子》內篇二十卷,字用歐體,半頁十五竹,行二十八字,卷末刻有五行“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