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後記(1 / 1)

妹妹與我一個是土木工程碩士,一個是機械工程博士,所學所用均與文學無關。但如妹妹在序中所說:從小我們就有一個文學夢。這個夢成了我們之間永恒的話題。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話: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沒有打開前,你不知道自己會得到一塊什麼樣的巧克力。

三十一年前,我們同時選擇了棄文學工之道,與眾多的七七級學生一起走進了工科大學的門。四年的埋頭苦學,幾乎讓我們忘了什麼是詩,什麼叫散文。大學畢業後,我們又先後選擇了留學西方之路,為了學位與生存,開始日夜兼程地聽、說、讀、寫英文,母語中文成了第二語言。在美國生活二十多年來,從最初的留學生活到職業女性,從事業的奮鬥到養育三個孩子,再加上為社會做義工,經曆了許多甜酸苦辣,文學始終是彼此的業餘愛好和我們為社區服務的工具。因為這一共同愛好,使我們的姐妹之情多了一點文學色彩。我們永遠是對方寫作的第一讀者,永遠會用最挑剔和最欣賞的眼光去看對方的一篇篇文章。多年來,妹妹與我斷斷續續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一些短文。共同出書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願望,由於忙碌拖至今日,現在終於將多年的文字積集成冊。這既是對過去的一個總結,更是對今後的一個激勵。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不論得到的是哪一塊,都會非常香甜美妙。成為工程師並非我們兒時的願望。把沒有實現的寫作夢想融入沒有夢想過而已得到的工程師生涯中,忙碌瑣碎的日常生活因此而更加豐富,平淡單調的規矩方圓因此而多姿多彩。我們期待生活更精彩。

本書是我和妹妹李玫二人合作的集子,其中《美國海軍學院散記》(2006年)、《經曆陪審團》(2007年)、《公司裏的安全教育》(2007年)、《義工》(2004年)、《美國孩子體育運動一瞥》(2004年)、《居委會》(2008年)、《婦女會》(2008年)、《美與容》(2002年)、《汪履台》(2004年)、《鍾點工》(2005年)、《風景依稀似去年》(2004年)、《煙雨朦朧看小城》(2006年)、《休閑於自然之中》(2008年)、《荒野之路》(2000年)、《生日》(2004年)、《寧瀛園》(2003年)、《手》(2007年)、《婆婆》(2005年)、《夜讀殘卷》(2004年)、《頂針》(2005年)、《家中三件寶》(2006年)、《舊夢難圓》(2003年)是李玫之作。

《老朋友斯卡特·安德生》(2008年)、《啟蒙與教育》(2008年)、《教棋》(2006年)、《耐特博士》(1999年)、《勞伯先生》(1999年)、《老傑夫》(2002年)、《喬易絲》(1999年)、《閑話醉酒》(2005年)、《減肥計劃》(2007年)、《想唱就唱》(2008年)、《舊車新車》(2001年)、《釣魚的樂趣》(2004年)、《貝特甜甜》(2008年)、《悼念父親》(1998年)、《中秋的月亮》(2003年)、《遊天龍山》(2000年)、《重訪故地》(2002年)、《買玉》(2005年)、《山西的棗》(2004年)為我個人之作。

這本書在短短二十多天能夠出版,非常感謝山西人民出版社我的老同學馬秀萍女士,封麵設計趙源先生、裝幀設計杜厚勤先生及印刷監製趙宏生先生對我們的支持與幫助,還要特別感謝老同學張朝曦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此書畫的插圖。

山西是我們的故鄉,這本書也是我們對故鄉的一個彙報。

李瓊

2008年9月2日寫於玫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