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起梧桐樹,才能招得鳳凰來。
——柴瑞霽
我們至今也無法否認,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視人才的國家,二戰結束後,美國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德國的原子彈研究專家、把德國的猶太人送往美國。今天支撐著美國科技的中堅力量其實是那些並不出生在美國的美國人。
21世紀其實是人才競爭的世紀。這句話早就被人們掛在嘴邊。
2008年7月10日,運城市委組織部部長陳振亮一行在中心醫院召開“引進人才座談會”,那些招聘進來的人才和碩士生代表紛紛發言,暢談他們被什麼所吸引而走進這座醫院。
李穎佳:當時我在招聘會上看見柴院長親自過來招聘,我心裏就想院長都能親自過來就說明他對人才高度重視,正是院長的這一舉動堅定了我來運城工作的決心。
孫躍女:我給院長寫過兩次信,也發過短信,簽約較順利,我覺得我們新院建設是吸引我們的。
王斌:我是東北人,本來想留在當地的,但是看到中心醫院後,我二話沒說就簽到了這裏。
院長講到:2002年-2008年醫院共招聘人員466名,近3年較多,博士生1名,碩士生48名,本科生230名,其中985院校19名。市委組織部對醫院的人才戰略給予大力的支持,還開了專門的招聘會、人才綠色通道,人才辦也進行了座談和調研,並在手續的辦理上提供了諸多方便。就拿我院心內科主任李學信來說,他就是特事特辦的典型,對他進行了重新建檔,在醫院的關心和幫助下,他2000年到醫院後,引進了心髒起搏器、冠脈造影術、支架介入術等,填補了我院空白;引進的研究生也有很大的潛力,他們都是來自“山南海北”,來到醫院後,我先帶領他們參觀醫院,給他們報銷來的路費,在諸多方麵給他們提供便利,目的就是想吸納他們來我院工作。
組織部部長陳振亮講道:我對中心醫院的人才戰略有幾句話評價,大發展的醫院,有遠見的院長,能幹事的班子,一流的醫療隊伍。醫院要把人才當寶,人才要把醫院當家。他又著重強調了引進人才、儲備人才的戰略意義,要求人才辦“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把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一定要為醫院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切實服務。他高屋建瓴的總結和辦實事的工作作風把會議氣氛推向高潮,無疑使醫院這棵“梧桐樹”更加有根基和支撐力,也使人們感受到院長不凡的人才戰略眼光。
在新院的臨時會議室召開引進人才座談會,意義不言自明。所以新院即將竣工時院長能胸有成竹,是因為“手裏有人,心裏不慌”。
“院長雖是搞中醫的,但他廣納賢士,尤其能接受大家意見,在業務上你能講出理由說服他,他就會當場拍板支持你。如果他不表態,證明他沒有考慮成熟。那年在清華大學醫院管理係EMBA培訓學習,院長總坐第一排,經常舉手提問題,思維敏捷,意識超前,在眾多的院長中很是引人注目。我坐在最後一排,靜靜地看著他,覺得跟在醫院的他簡直判若兩人,像一名求知若渴的學生。”博士生、副院長白月奎曾經說,他已是運城市人才工作會議上必會提到的引進人才典範。
“中心醫院之所以有今天,是多年來每一位院長在外出培訓上從不吝嗇。他們最明白醫院就是靠好醫生來支撐,所以再困難,出外學習和參加學術會議,費用以及生活補貼全給報銷。”一位科主任說。
其實,人才流失曾經讓院長經曆過刻骨銘心的無奈。有人說,數數運城市幾所專科醫院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從中心醫院走出去的。尤其是組建急救中心時,中心醫院一下走了21位骨幹醫生和護士,包括一位副院長。一位前任副院長說:“我們中心醫院就是為運城醫療界培養人才的。”話是這麼說,可醫院人都清楚,那時候醫院正麵臨創“三甲”,無異於釜底抽薪,院長有多難,可想而知。
院長也有自己的絕招。比如,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學信、放療科主任張文正,就是他“不擇手段”挖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