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3 / 3)

[鑒賞]

肖克(1962~)作家,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一個工人家庭。1979年參軍,為《戰勝報》通訊員。1984年開始在《彝良日報》、《涼山文藝》、《知音》、《芳草》等刊物發表作品。1994年開始職業撰稿人生涯。有《幻象大限》等長篇小說,詩集出版。

《姑父》是肖克不多的散文作品中的佳作,全篇分八段三節,第一段抒寫的是作者的人生感慨,告訴人們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愛!他可以滋潤你的人生,但他在生活中並非立即可以感受到,可能很多人都得到過這個愛,但忽略了他的存在,或者一生都不懂得這種愛,理解這個愛需要時間和機遇。由此引發第二段的議論,告訴人們,如果一個人在沒有愛的環境中成長,那將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成為一個多餘,一個冷酷的,一個不受人歡迎的人。一個人若要得到身心的健康發展,愛是不可缺少的,而且人都是會改變的,有的人變化來得快,有的人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要培養一個健康的人,身心得到全麵發展的人,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第三段從現實的角度,介紹了自己作為一個“另類”少年的過去的生活,訴說了特殊少年內心存在的痛苦,以及與生活發生衝突後的恐懼,這使人們更加感受到,一個人成才的不易和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巨大風險,第二節從“每次姑父回來,都是我們改善夥食的時候,雞鴨魚肉這時總是少不了的”。這一段開始敘述了姑父回來後,愉快溫暖的家庭生活,通過“夾肉”、“可姑父還是喜歡親自動手,把雞鴨或豬下水什麼的收拾淨”以及“姑父總會將燒得又黑又油膩的煤爐灶具,上上下下擦拭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這些細小的事情,刻畫了姑父的形象,並通過撿廢油紗的風波,突出了姑父的溫和堅韌的個性。這一節共四段,分為用“每次姑父回來”,“姑父在家的日子”,“姑父在家長則半個月,短則三五天”,“然而,不管生活是怎樣的,姑父總是老樣子”開頭,突出了《姑父》的主題。第三節敘述回憶的焦點是“如果不是擔心姑父責備,我應該能看清姑父那張飽含期待的臉,可我一次都沒有敢抬頭仔細看一看,隻等著姑母替姑父整理好衣領,抹平前襟及肩背的皺折,姑父拎著一個小黑包,出門而去,我才默默地注視他蹣跚的步子和略微有點搖晃的身子。”這其實是一個定格,是作者心目中一個永遠的姑父,對於姑父給予的愛,姑父夾來的那塊“可觀的肥肉”的滋味,作者並非當時就品味出來了,而是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當他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後,才完全品出這“可觀的肥肉”的滋味,才品出姑父的愛,最終明白“隻有他老人家,才算得上是真正影響我一生的人”,這裏所指的影響即是姑父那種老老實實做人、做事的態度,這也是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