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朱增泉(3)(2 / 3)

這就是我見證的朱增泉!這就是我作為他的朋友和他作品的責任編輯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從他身上不斷獲得驚喜和快樂的過程。我承認,正因為有他的作品給我帶來持續不斷的驚異、震撼和激勵,才使我對他這個人產生了由衷的欽佩,並由衷地寫下這篇文字。

3.布衣之交

何鎮邦

我同朱增泉將軍遲至2004年10月下旬在武漢舉行的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的頒獎大會上才得以謀麵。他是作為特等獎的獲獎者應邀與會領獎的,我則是作為評委的代表出席頒獎會頒獎的。在此之前,當然知道朱將軍的詩名和文名,隻是無緣見麵。在頒獎會之前的座談會上,我大約談了對朱將軍一些散文作品的讀後感,尤其是當時正在《人民文學》與《美文》兩家雜誌開辟專欄發表的“觀戰筆記”的一些看法。這似乎引起《美文》副主編穆濤與朱將軍的注意。於是在會下有些交談,發現朱將軍雖身居高位,卻平易近人;雖從戎數十年,卻滿身儒雅之氣,便自然交談甚歡。記得會後,他邀請一些與會的文友到武漢周邊走走,自然也邀請了我,由於急著趕回北京參加另一項文學活動,未能成行。但由於穆濤請我為《美文》寫一篇關於“觀戰筆記”的長文,於是回京後同朱將軍便有了交往,並成了朋友。

增泉此時也已從總裝備部副政委的崗位上退了下來,成了一位退役的中將。於是,我們從2004年秋天開始的交往,便成了文友之間的布衣之交。這不僅是身份變換使然,更重要的是增泉那種遇事低調、平等待人的處世態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