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米哈萊斯和埃米內的前夫努裏·韋伊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作為戰友互相尊敬,他倆都是這個時代英勇傑出的人物。他們一塊兒起來抗擊土耳其入侵者,都把自由看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因為懷有共同的信仰和戰鬥目的,所以他倆刺破手臂,把血凝在一起,成為盟兄弟。努裏·韋伊請出他的妻子埃米內為戰士們唱歌,米哈萊斯被埃米內的美貌和動聽的歌聲所陶醉。

另一個克裏特愛國者領袖波利克西伊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見到了埃米內,也身不由己地愛上了她,要求成為她的情人。由於他和米哈萊斯同時愛上了一個女人,所以他們倆既是親密的戰友,又是勢不兩立的情敵。

努裏·韋伊一次與米哈萊斯比試力氣,結果輸給了米哈萊斯,從此,努裏就失去了妻子對他的一貫尊敬。追求埃米內的人越來越多,努裏常常要與這些追求者比武。一天,努裏與米哈萊斯的一位兄弟馬努薩卡斯較量各自的武藝,不幸用匕首擊中了馬努薩卡斯。馬努薩卡斯傷勢嚴重,被人抬回家後不久就死了,米哈萊斯見到兄弟慘死,氣得發了狂,下決心要伺機為他兄弟報仇。然而,在一次奮勇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戰鬥中,當努裏受了重傷時,米哈萊斯非但不趁機殺死努裏,反而救護他,使努裏深深感動,堅決要求帶傷繼續戰鬥,最後努裏為自由而戰死在疆場。在他臨終前,他高呼自由,滿意地含笑而終,努裏死後,波利克西伊斯娶了埃米內為妻,他企圖勸說她成為一名基督教徒。

米哈萊斯拋棄一切私念,一心為保衛克裏特人的自由而戰鬥,土耳其壓迫者經常騷擾克裏特人居住區,還常常發動大規模的掃蕩。在每次戰鬥中,米哈萊斯都是沉著地組織和領導克裏特戰士們英勇抵抗,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侵犯。隻有在這次保衛寺院之戰中,他為了援救埃米內而離開了戰場,致使寺院被土耳其人攻下。

當米哈萊斯和另外七個英勇的克裏特愛國者在山上繼續奮勇反擊一大群土耳其入侵者時,所有的克裏特戰士都已接到命令暫時放下武器,撤回後方。這時米哈萊斯的侄子科斯馬斯被派上山來勸說他放棄這場徒勞的反擊。但米哈萊斯為自己的錯誤行動感到萬分羞愧,當他想到他的祖父、他的父親和其他許許多多好樣的克裏特人都為自由獻出了生命時,他誓死要與侵略者血戰到底,來洗清他的恥辱。

科斯馬斯看到他如此堅決和英勇地打擊敵人,這種高昂的抵抗精神大大地鼓勵了這位年輕戰士,使他忘記了自己剛從國外學習回來,忘記了新娶的妻子,忘記了他母親和那些派他前來說服米哈萊斯撤下來的囑咐,也情不自禁地投入了激烈的戰鬥。科斯馬斯不幸頭部中彈身亡,米哈萊斯憤怒地向敵人射擊,又殺死了許多敵人,但終因寡不敵眾,他自己的頭部也中了致命的槍彈,英勇地倒下了。

漏洞

《漏洞》是希臘當代作家安東尼·薩馬拉基斯的中篇偵探小說,寫於1965年。

作者曾獲“希臘國家小說大獎”並因此作品獲希臘“十二作家獎金”。

小說描寫兩個秘密公安人員同一個政治嫌疑犯的鬥爭故事。

公安部門發現了三箱反動傳單。偵訊官“我”和“經理”奉命把一個嫌疑犯帶往首都總部。一路上,“我”偽裝成一個有感情、好心腸的人與嫌疑犯周旋,並建立了友誼。當嫌疑犯發現秘密要逃跑時,“我”用槍指著他那一刹那,“我”人性複蘇了。

“我”覺得在心中占第一位的不是政府的利益,而是善惡和友情。於是“我”大喊,叫他“快逃”,“經理”破門而入,並向“我”開槍,嫌疑犯看“我”受傷,向“我”跑來,然而他不小心從樓房的飾沿上摔了下去。

作品構思新穎、風格獨特,對人物的心理鬥爭刻畫得細致入微。

1970年本小說被法國文藝界評為“最佳國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