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以來,一直到解放前,有多少人夢想改變東溪鄉的麵貌,但在那封建社會裏,憑你有三頭六臂,又如何能使出力量呢。因此,這裏流傳著一句辛酸的口頭語:有女不嫁東溪鄉,好男兒要遠走他鄉。
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人民走向了集體化道路,生活才漸漸有了改善和提高。
在毛主席以糧為綱,全麵發展的指示下,柳正庭和東溪鄉的人民,經過討論醞釀,製定了一個改變窮山村、走向富裕道路的初步規劃。他們首先在村後的北山坡上,種了幾十畝的蘋果樹。近幾年來,東溪鄉單單蘋果一項收入,就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一下子邁到了全公社富裕戶的首位。
這一驚人的創舉,振動了全公社、以至全縣,也給東溪鄉人們帶來生活的希望和歡樂。人們相信柳正庭這個支部書記,是東溪鄉的好家長、好帶頭人,是一個創業的實幹家。
現在他又計劃在石峽修小水電站,這種雄心壯誌,這種為人民謀福利的精神,能不使人敬佩嗎?
大魯望望石峽,又深情地打量著柳正庭,仿佛剛剛才認識,在美麗的霞光中,他猶如一尊高大壯美、樸實無華的石雕像。
傍晚時,大魯接到他母校的一封信,他立即撕開封角,從裏麵迅速取出信紙,就著夕陽餘光,仔細地閱讀起來。
修的社會大革命。
這幾天,學校內就成立起三十多個紅衛兵組織,有些已經殺向街頭,殺向社會。望你們以革命利益為重,火速歸校,參加這場史無前例的“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大搏鬥。歸來吧,戰友,我們殷切期待著你們。此致。
致以崇高的無產階級革命敬禮紅衛兵聯絡總部在學校時,他就對“革命”二字發生許許多多的憧憬。但那時,隻能從各種書刊雜誌上認識一下,對革命事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聽老師們宣傳為革命衝鋒陷陣、英勇獻身的英雄們的革命精神,他崇拜這些革命英雄,曾經被這些革命精神感動過。那時在學校裏,上至校長、下至每一個學生,都在思想深處,展開一個批判和抵製資產階級思想的活動。為此學校還組織學生看過幾次《南京路上好八連》、《雷鋒》等電影,並在牆報上發表過這些觀後感之類的文章,在這些政治思想學習中,他們一致認為資產階級思想,確確實實在腐蝕著青年一代,當然它直接會影響到國家顏色的。
現在,他們畢業離校一個多月了。學校,以至整個上層建築領域裏竟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掀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這能不引起他洶湧澎湃的革命思潮嗎?
但是他遠離母校,深居於一個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村裏,對當前的這場文化革命情況,還一無所知。
革命——文化革命——資產階級走資派——殺向街頭——
殺向社會。
他努力想象著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如此轟轟烈烈、聲勢浩大。
這一夜,他失眠了。
透過窗孔上的縫隙,他望見墨藍的天空,群星閃爍,野外異常寧靜。但此時,他的思潮卻仿佛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
他記起了離校時,在座談會上,他的表態:紅在農村、專在農村、在農村第一線上幹一輩子革命,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那時,他是真誠的、激動的。他剛剛回鄉時,抱著建設家鄉的遠大理想,竟是那麼信心百倍,但現在在他的腦海深處,又擠進了一個“革命”。究竟是服從轟轟烈烈的大刀闊斧的革命呢,還是服從於自己心中所描繪的革命理想呢?這兩者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他讀過許多革命英雄的書:《董存瑞》、《黃繼光》、《楊根思》、《劉胡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些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在他的腦海中,曾經產生過那麼大的影響。但這些英雄是產生於戰火紛飛的戰場,國家處於貧窮落後,腐敗無能,反動透頂的封建時代——亂世出英雄。現在擺在麵前的這一場“革命”和民主革命一樣嗎?也要革掉一個舊世界嗎?自己是一個青年,一個共青團員,能對國家、對人民、對革命事業不關心?
他想到這裏,就叫醒了母親,和她商量起來。母親劉氏一聽大魯又想離開她,心裏一陣酸楚:“唉!你爹死得好苦,你再走了,叫我怎麼活啊——”
這低低歎息聲,在這寂靜的夜空裏,顯得那麼淒慘、悲涼。大魯心裏一陣難過。
“媽,別難過,我守著你。”
他雖這麼安慰著母親,心裏卻仍然惦記著信上的事。
唉!他平生以來,第一次受到了生活矛盾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