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永不停航的船(4)(1 / 2)

幾年前,洛朗一世在維卡利亞一帶圍困意大利要塞蒙多爾夫。他看見瞄準他的一門大炮正在點火,便趕緊趴下,否則,炮彈可能會擊中他的腹部,可現在僅僅從他的頭頂擦過。說實話,我不認為他們的舉動是經過思考的,因為在瞬間你怎麼能判斷得出對方是朝上還是朝下瞄準呢?人們更願意相信能躲過炮彈那是僥幸,下次恐怕就難躲及,反而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如果在我未防備的地方,突如其來的槍聲傳入我的耳朵,我可能也會發顫。這種情況在比我勇敢的人身上也發生過。

斯多葛派認為,他們哲人的心靈不能夠抵擋突如其來的幻覺和想像。但是,他們一致認為這似乎是本能所致。比方說智者聽到晴天霹靂,或是看到突降災禍會大驚失色,渾身顫抖,對於其他的痛苦隻要哲人的理智是健全的,他們的判斷能力尚未受到損害,他們都會鎮定自若。而對於非哲人來說,前一種反應是與智者一樣的,而第二種就截然不同了。因為對於後者來說,痛苦的感受不是表麵的,他的理智已經受到腐蝕和毒害。這種人隻根據痛苦進行判斷,並與其妥協。不妨好好瞧一瞧這位斯多葛哲人的心境:

他的心堅定不移,他的淚枉然流淌。

逍遙學派的哲人並不排斥煩惱,但他們善於抑製。

擁有持續力量的所有傑出作品是人類每日的精神食糧。

持續的力量——羅曼·羅蘭

永生不死的作品就是完美的作品嗎?

要說完美《唐·吉訶德》談不上完美,莎士比亞的戲劇當中也沒有一部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的作品,莫裏哀的諸多喜劇作品,其書寫方式也經常是不完整的,伊裏亞特也迷迷糊糊地沉睡著。

天才,是有必要在處處留下痕跡的。的確如此,但是極度完美也有在天才身上體現的時候,這是無需明說的。然而,天才總是前進得太快,並給道路製造了裂縫。所以,讓道路發揮作用,是跟在天才後麵行走的人們的工作。

美不美、是不是天才,都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問題的實質是持續的問題。持續就是生命。

在自己的心裏有著生命中最大的總成績——為了活著的人取得的最大總成績,這樣的人或這樣的作品,應該可以活得最長久吧?

擁有持續力量的所有傑出作品是人類每日的精神食糧。

一個人到了二十五歲還是一無所知,就必須下決心很好地利用時間,學到一切。

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盧梭

讀書要講究方法。我的讀書方法不僅不能使我得到益處,而且隻能增加我的疲勞。因為我對讀書沒有正確的理解,竟認為要從讀一本書得到好處,必須具有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識,絲毫沒考慮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沒有那麼多的知識,他寫那本書所需要的知識也是隨時從其他書汲取來的。由於方法的不當,我讀書的時候就不時地停下來,從這本書跳到那本書,甚至有時我所要讀的書自己看了不到十頁,就得查遍好幾所圖書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頑固地死抱著這種極端費力的辦法,腦子裏越來越混亂不堪,幾乎到了什麼也看不下去、什麼也不能領會的程度。幸好我覺悟早,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漫無邊際的迷宮裏,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因此,在我還沒有完全迷失在裏麵以前就回頭了。

一個真正對學問有著愛好的人,在鑽研學問的時候就一定會發覺各門科學之間有相互聯係。這種聯係使它們互相牽製、互相補充、互相闡明,哪一門也不能獨立存在。雖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學問都掌握,而隻能選擇一門,但如果對其他科學一竅不通,那他對所研究的那門學問也就往往不會有透徹的了解。我覺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隻是在方法上需要改變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書,我把它分成幾個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認為應當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個門類單獨加以研究,一個一個分別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們彙合到一起的那個點上。這樣,我又回到前麵的綜合方法上來了,但這次我不是盲從的,我是有意識這樣做的,而且是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麵我的深思彌補了知識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幫助我走上了正確的方向。不論我是活在世上還是行將死去,我都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