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本章內容都是圍繞中藥品種與質量方麵,從本草考證到研究和製定中藥規範化質量標準的基本過程,哪些因素影響了中藥質量?怎麼做才能保證中藥的質量?很多地方不好出題,或不需記憶,出題分值≤1分。舉例要記。
中藥鑒定學是鑒定和研究中藥的品種和質量,製定中藥的質量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中藥鑒定學的研究對象是中藥,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是一門對中藥進行“保質、尋新、整理、提高”的學科。
一、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發掘祖國藥學遺產
【考點1】中藥品種與質量的關係
中藥質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品種混亂和品種複雜。中藥的品種問題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品種正確是保證中藥質量的前提,品種一錯,全盤皆否。
【考點2】中藥品種混亂和品種複雜現象的主要原因
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現象普遍存在;本草記載不詳,造成後世品種混亂;有的中藥在不同曆史時期品種發生了變遷;一藥多基源情況較為普遍。
【考點3】解決中藥品種混亂和複雜問題的途徑
1.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國藥典》將豆科植物野葛的幹燥根作葛根,而另將同科植物甘葛藤的幹燥根作粉葛,另外,將黃皮樹與黃柏分開,過路黃與廣金錢草、活血丹分開,作為不同的中藥使用等。
2.正確繼承古人藥材生產和用藥經驗如考證阿膠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驢皮並用,清代以後用驢皮,且沿用至今。
3.開展古方藥物的品種考證有利於醫方的發掘與繼承,為新藥研究提供依據。例如受到世界廣泛認可的抗瘧成分青蒿素的發現,就來源於葛洪《肘後備急方》青蒿治療瘧方。
4.查考地方誌如羅漢果,遍查曆代本草均無記載,最後從清代《臨桂縣誌》、《永寧州誌》中查到,為其藥用提供了可靠的曆史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