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論秦(2 / 2)

至於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的華夏曆史,根本就是徹底的空白。記述春秋時代曆史的是有兩本書,《春秋》一書講述內容結束在公園前四百七十九年;《國語》講述的內容終結於勾踐這個人物的故事,在公元前四百七十三年;有記載的戰國時代曆史,起點是《資治通鑒》中提到的三家分晉,在公元前四百零三年。期間六七十年的曆史,完全無據可查。

看到老季的窘態,南翁頗為詫異,皺了皺眉頭,考問道:“那你來回答我,嬴政此人你如何評價?“

老季聞言,暗暗叫苦。他心裏對此也是一堆的疑問啊!隻好硬著頭皮背起《過秦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俯首係頸,委命下吏……”

看見南翁不住搖頭,竟有不悅之色,老季隨即停止了背誦,恭聲道。

“隻是小子讀過的一本雜書所寫,不敢完全苟同。秦史小子知道不多,卻又眾多疑惑,望前輩能夠解答。”

南翁沉默片刻,道“我隻能告訴你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至於如何評判,還需你自己思考。”

老季心中一驚!這前輩竟稱了解其中的史實!

“嬴政九年,在甬城舉辦成人大典,嫪毐卻在此時於鹹陽嘩變。雖然貴為長信侯,嫪毐並無兵權,他針對的到底是什麼人呢?此時嬴政、呂不韋等重要人物均在甬城。”

“我問你,嬴政怎麼處理此事的?”

“車裂嫪毐,殺二子,軟禁趙姬,罷黜呂不韋。”老季想了很久,小聲的說。

“他們都是趙國人……”少年小崢剛剛想插話,卻見南翁看了他一眼,不再敢說話,隻是老老實實的坐著。

老季恍然,又問道:“陳勝、吳廣兩人揭竿而起,他們打著恢複楚國的旗號,高舉楚將項燕的名義很好理解,那為何同時還要打著嬴政之子扶蘇的名義呢?另外,公子扶蘇接到佞臣趙高的矯詔,為何毫不懷疑其真偽而直接自刎呢?”

聽到這些,小崢卻明顯表現的有些不自然,板起了小臉。

“我再問你,扶蘇之母是何人?”

“鄭妃。”老季不假思索的道

“鄭妃?”南翁疑惑的看著老季,“鄭皇後為何在你口中成了鄭妃?”

“啊?”老季聞聽此話,心裏砰砰亂跳。秦始皇在任何曆史記載中都沒有被提及過有立皇後一說,千百年來這一謎題讓無數史學家苦惱。

“你可知昌平君與鄭皇後的關係麼?”小崢也疑惑的質問道。

老季沉默思考良久,記憶中大多數的學者研究出來的結果一再說明,鄭妃應該是鄭國人啊。但是想到胡亥的母親秦姬也不是秦國人,他慢慢抬起頭來,小心的問道,“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鄭皇後和宣太後、華陽夫人一樣,是楚國的公主吧?”

“你怎會連這樣的常識都不知道?”小崢有些激動。

老季心中暗暗叫苦,這哪兒時常識啊,明明是千古之謎啊!不過想到自己能就此揭開謎底,卻也是無比的自豪。他用左手使勁按著自己的兩個太陽穴,盡量思索著頭腦中一切和秦國有關的內容。

南翁見狀,微笑著示意小崢禁聲,靜靜的等待。

“前輩,我個人認為,嬴政此人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統一六國,其原因在於他的遠見。七國之中,隻有他一個人看透了貴族的利益遊戲!”

……

兩日後,老爺子的家中

老季恭敬的將六卷厚重的竹簡搬到老爺子的桌子上,小心的擺放整齊,道:

“爺爺,我的策論完成了。這竹簡太麻煩了,咱就沒有什麼輕便一點的紙張麼?”老季一屁股坐在窗前的軟榻上,脫口而出?

“紙張?……絲綢太貴重了些,雖然還不是用不起,但是這樣的策論還用不著糟蹋那好東西。”老爺子微微一愣,以為是老季口誤,也沒有在意,繼續道:

“你與小昭明天跟森德他們一起去趟古嚴關吧,有她父親的線索了。”老爺子的聲音忽然變的有些模糊,他長長歎了口氣,“先別和小昭說,恐怕凶多吉少啊!”

“恩,爺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