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次演出《底層》時,高爾基親自出場觀看。整個演員隊伍是人才濟濟。劇本新穎而深刻的內容和演員們的出色演藝使演出獲得了輝煌的成功。據說當時觀眾都欣喜若狂,一再向作家歡呼,高爾基親自出場答謝15次之多,當最後一次高爾基獨自出場的時候,全場掌聲如雷鳴,加上一片暴風雨般的歡呼聲。

《小市民》和《底層》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以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經把高爾基稱為“藝術劇院的社會和政治路線的創始者”,因為《底層》的上演使下層人民群眾登上了戲劇舞台。

高爾基中期的創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爭奪太平洋上的統治權和瓜分中國的鬥爭。但是沙皇政府在遠東進行侵略的時候,卻遇到了另一個強盜——日本。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在戰爭中遭到慘敗,進一步暴露了專製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同時也加速了革命的進程。

1905年1月9日,彼得堡的工人們懷著向沙皇尋求保護的想法去冬宮遊行。他們抬著沙皇的相片,舉著教堂的旗幟,唱著禱告的歌曲,帶著致沙皇的請願書向冬宮走去。

然而,沙皇尼古拉二世竟然下令槍殺這些手無寸鐵的工人。這天有1000多工人被沙皇軍隊擊斃,2000多工人受傷,彼得堡的街道染遍了工人的鮮血。

這就是俄國曆史上有名的“流血星期日”。這一事件標誌著革命風暴的來臨。在這支工人隊伍中,高爾基也是其中的一員。他聽到了開槍的信號,聽到了人們發自內心的憤怒斥責,親眼目睹了這幕流血慘劇。高爾基非常憤怒,回到家裏立即寫了《致全國公民及歐洲各國輿論界的控訴書》。他痛斥彼得堡大街上發生的事件是一場有預謀的凶殺,大膽揭露凶殺的主犯是沙皇。控訴書最後說:“我們再也不能容忍這種暴行。我們要喚起全國人民,以迅速的手段、堅毅的精神、團結奮鬥,一致反對專製政治。”

控訴書的手稿,落到了沙皇警察的手中。他們認出這是高爾基的筆跡。“流血星期日”後的第2天,高爾基被捕,被押送到了彼得堡,關在了彼得堡羅要塞裏。

麵對高爾基被捕這一事實,整個歐洲似乎都要站出來為這位作家辯護了。

法國著名人士聯名電慰高爾基,當時的俄國剛被日本打敗,威望一落千丈,加上國內各種困難重重,所以不得不對各國的呼聲加以考慮。沙皇政府無奈再一次讓步,將高爾基釋放了出來。

即使是在監獄裏,高爾基還是寫了劇本《太陽的孩子們》,這個劇本和《消夏客》、《野蠻人》都是寫知識分子的劇本。高爾基在這些劇本中,一麵揭露了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稱他們為“消夏客”、“野蠻人”,一麵又刻畫了接近人民的知識分子,肯定了他們的正確道路。

高爾基患有肺病,在被關押期間,他的肺病又嚴重起來,出獄之後,他不顧當局的限製,去克裏米亞養病,但是他被那些憲兵們嚴加監視。

即使是這樣,高爾基還是與布爾什維克黨取得了聯係。

高爾基第一次見到列寧是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的前夕,他們是在彼得堡的一次討論武裝起義和《新生活報》的秘密會議上見麵的。《新生活報》在戰鬥的環境中出了5個星期,警察經常從報販身上,甚至從買報者身上查到報紙,也禁止報攤和商店出售它。12月初,這份報終於被查封了。但在高爾基的促進下,莫斯科又籌備了另一份布爾什維克報刊——《鬥爭報》。這份報紙在準備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激烈的革命鬥爭中,高爾基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那是1905年的下半年,在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日子裏,高爾基一直住在莫斯科,給起義者提供資金和武器,反動的黑色百人團企圖加害於高爾基。布爾什維克莫斯科市委專門派遣了一支武裝起義的工人戰鬥隊來保衛高爾基的住宅。

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了。1906年1月,高爾基寫了《致全國工人的信》,這封信的打印稿,傳遍了整個俄國。高爾基在信中寫道:

“……無產階級雖然受到損失,但並沒有被敵人打敗。革命已經被新的希望鞏固起來,革命的力量大大得到擴克……俄國無產階級正在向著決定性的勝利前進……”

1906年2月,高爾基秘密從芬蘭出發經過瑞典、德國、瑞士和法國,最後前往美國。

高爾基在柏林的時候,為俄國革命作了許多宣傳工作。他還會見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領袖李卜克內西、倍倍爾和考茨基。德國人民把他看成俄國革命的象征來歡迎他,而不僅僅是一位作家。美國輿論界對於俄國同日本作戰以及壓迫本國人民的行為都非常反感。“流血星期日”慘案發生以後,高爾基的名字多次在美國報刊上出現,引起許多人的同情。高爾基一到美國,數千人去碼頭上歡迎他,各報都在頭版用大字刊登高爾基到達美國的消息。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代表美國文學界參加了歡迎他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