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把自己的創作計劃告訴了列寧。他接受了列寧的勸告,將《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的寫作推遲到革命勝利以後。高爾基還向列寧講了許多故事,談到自己的故鄉,談到伏爾加河,談到他的童年和外祖母,談到他的少年時代和流浪生活。列寧專心致誌地聽他講,那雙眼睛充滿了真誠與友愛。

這一次,列寧的喀普裏島之行是愉快的。高爾基陪同他遊覽了島上的古跡:14世紀島上一位封建主建築的修道院;公元1世紀羅馬皇帝提庇留宮殿的遺址。

高爾基陪列寧攀登維蘇威大山,目睹冒著滾滾濃煙和汽團的火山口的奇景壯觀,參觀了龐貝城的遺址。用高爾基自己的話來說列寧是這樣的,列寧是“一位極好的同誌,一個愉快的人,對於世界上的一切懷著強烈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對於人們抱著異常溫和的態度。”對於高爾基來說,列寧是最理想的人。

這次訪問使列寧對高爾基更加了解了,因此也更加信任他。正因為這樣,在1913年,當高爾基在《再論卡拉瑪佐夫氣質》一文中重複“造神論”的錯誤時,列寧立即坦率地給他寫了兩封信,嚴厲批評了高爾基的錯誤。列寧指出,任何“神的觀念”都是統治階級“麻痹人民和工人”的工具,“美化神的觀念,也就是美化他們用來束縛落後工人和農民的鎖鏈”;主張“造神論”就是“拿最甜蜜的、用糖衣和各種彩色紙巧妙地包著的毒藥”去誘惑小市民的靈魂。高爾基接受了列寧的意見,在再版這篇文章時候將有關“造神論”的段落刪除。

意大利的喀普裏,是高爾基各方麵都成熟的時期。

在這個期間,高爾基同國內的許多作家,藝術家建立了廣泛的通信聯係。同時還有一些革命者也絡繹不絕地來喀普裏訪問他。

這一時期的高爾基,在創作上也是一個豐收期。這時寫的重要作品有《夏天》、《奧古洛夫鎮》、《瑪特維·克日米亞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話》、《俄羅斯童話》、《童年》以及劇本《瓦薩·日列茲諾娃》、《怪人》、《崔可夫一家》等。

1909年,高爾基創作了中篇小說《夏天》,這部作品表現了俄國農村的覺醒。小說通過一位職業革命家到農村中進行革命宣傳等活動,反映了在1905年革命的影響下農村進步力量的成長。作者塑造了一批先進的農民形象,也揭露了富農的反革命活動。小說以革命家的被捕而結束,雖然是一個悲劇的結局,但卻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進行總結經驗教訓的時期,這時期很有現實意義的作品是描寫偏僻城鎮小市民的作品。高爾基構思的以奧古洛夫鎮為中心的3部曲就是這樣的作品。中篇小說《奧古洛夫鎮》和長篇小說《瑪特維·克日米亞金的一生》是3部曲的前兩部。

《瑪特維·克日米亞金的一生》描寫了小市民瑪特維和他父親的一生,從19世紀60年代直到1905年革命。《奧古洛夫鎮》展示了第一次俄國革命時期的小市民世界。這些作品描繪了半個世紀以來小市民世界的停滯生活,1905年革命打破了這種死氣沉沉的局麵。

高爾基認為,所謂“奧古洛夫精神”是沙皇專製和資本主義製度的產物,是保守、自私、渙散的俄國的集中表現。這在當時是有很大的政治意義的。但高爾基在這些作品中對小市民的反動性和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估計過高,而對無產階級的力量卻估計不足。這種看法與高爾基在當時的錯誤思想有著密切的聯係。

1911年底,高爾基創作了《意大利童話》,這時的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革命運動重新在高漲。

《意大利童話》這個集子由27篇美麗的童話故事組成。它描寫的是意大利的自然景色、人物和生活。從古代傳說、鄉土風情,一直到裏巷瑣事。作者雖然寫的是意大利的生活和自然景色,但實際上反映的是俄國及歐洲新的革命高漲。

高爾基的肺病這時越來越嚴重了,這使他不得不推遲回國的日期。高爾基隻好去意大利的北部去養病。非常幸運的是,為他治病的醫生成功地運用了一種新療法,病情很快地好轉了。

1913年12月底,這時正是革命重新高漲的時刻。高爾基離開了喀普裏向他的祖國歸來,結束了一段異地漂泊之旅。剛剛歸來的他盡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但同時也立即受到沙皇憲警的監視。

高爾基,一位偉大的革命文學家,又將在自己祖國的土地上開始新的耕耘。

高爾基後期的創作

1913年底。高爾基回國後,在彼得堡距離不遠的一個芬蘭村莊——穆斯塔米亞住下來了。這樣,他與年輕作家的聯係就更加密切了。高爾基在《論自學的作家》一文中曾經說過,還在喀普裏的時期,從1906~1910年,他就閱讀過“民間作家”寄給他的400多部手稿。1914年,他主編第一部《無產階級作家文集》。

高爾基對青年作家是十分愛護和關懷的。十月革命前夕步入文壇的謝苗諾夫斯基、弗謝渥洛德·伊凡諾夫、馬雅可夫斯基等都受到高爾基親切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