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的某天,高爾基乘坐著紐約駛來的一艘遠洋巨輪開進意大利西海岸的海灣,來到了風光明媚的南歐勝地——那不勒斯城。

高爾基作為俄國的著名作家,在20世紀以來,越來越受到意大利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在高爾基到達那不勒斯城的第一天晚上,來到劇場觀看話劇的時候,大廳裏的燈都亮了起來,演員們從幕後走了出來,觀眾也都紛紛起立,向高爾基歡呼:“高爾基萬歲!”“俄國革命萬歲!”“打倒沙皇!”樂隊演奏馬賽曲,整個劇院都在向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致以最熱烈的歡迎。

這是一個熱情的城市。在高爾基來到的第3天,這個城市的無產階級組織舉行了有數千人參加的歡迎大會。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周的時間匆匆而過。高爾基一心渴望參加工作,於是他離開了美麗的那不勒斯市,選擇了幽靜的喀普裏島,定居在那裏,以便專心致誌地進行寫作。

高爾基就是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母親》第2部。他在這個小島上生活了7年,一共寫了6部中篇小說,一部長篇小說,3本短篇小說集,5個劇本和若幹短篇小說。他每天從清晨起床就開始寫作,每天要堅持工作14個小時左右。他每天寫到下午2點鍾左右,會休息一段時間,然後晚上再堅持寫作若幹個小時。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堅持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他休息的時候會在島上旅行,洗海水浴和捕魚。晚上有時候會在家裏或朋友家舉行音樂晚會或文學作品朗誦會等活動。

高爾基一直非常關心年輕一代的成長。這一點可以從他對自己的獨生子馬克西姆的深切關懷中體現出來。高爾基盡自己的努力培養兒子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在他的兒子馬克西姆第一次離開喀普裏後,高爾基給他寫了一封信:

“你走了,而你栽的花,還留著,還在生長,我看見這些花,就愉快地想,我的好兒子走後在喀普裏留下了一些好東西——花。

如果你隨時隨地,在你的一生中隻給人們留下好東西——花、思想和關於你的美好回憶,那麼你的生活就會輕鬆愉快。那時你會感到自己是別人所需要的,這種感覺會使你的心靈豐富起來。你要知道,給予永遠比取得更為愉快。”

高爾基對待兒子,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知心的朋友。高爾基給兒子的信總是寫得真摯親切,從不用教訓的口吻,字裏行間充滿著幽默感和對兒子的愛。

高爾基在喀普裏居住的時候,正是1905年革命失敗後的斯托雷平反動統治時期。沙皇政府瘋狂鎮壓革命,大批革命者慘遭屠殺、監禁和流放。大部分革命的“同路人”消沉、變節。在哲學方麵,“批評”和“修正”馬克思主義成了一種時髦。在文學方麵,出現了大量讚美變節的反動作品。麵對這種狀況,在列寧思想的指導下,他對充斥於思想界和文學界的反動逆流進行了猛烈地抨擊。

高爾基寫了揭露專製警察政權的中篇小說《沒用人的一生》、劇本《最後一代》,寫了批評文學界悲觀情緒的政論文《個人的毀滅》、《論犬懦主義》。

革命道路卻是崎嶇坎坷的,誰也無法擺脫曲折的道路。在這場鬥爭中,高爾基在思想上也犯過錯誤,為了爭取和教育高爾基,列寧在這些年間兩次來喀普裏進行訪問。第一次在1908年,第二次是在1910年。

1907年的倫敦黨代會之後,高爾基和列寧之間雖然建立了友好的通訊聯係,但1908年4月間的這次會見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說,都很不輕鬆。因為這時在喀普裏同高爾基在一起的,還有波格丹諾夫、巴劄羅夫、盧那察爾斯基等人。這是3個在政治上要求黨放棄公開合法的鬥爭機會,召回參加國家杜馬的工人代表,因而被稱為“召回派”。在哲學上,他們攻擊唯物主義,宣傳“尋神論”和“造神論”,即尋找和創造一種新宗教,使馬克思主義和宗教結合起來。

高爾基受了他們的影響,也主張“造神論”,而且,在高爾基的心目中,這3個人是知識淵博、極有才幹的“大人物”,布爾什維克黨不能沒有他們。

而此刻的列寧正在緊張地寫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對各種各樣氣焰囂張一時的修正主義思潮進行反擊。但列寧懂得,這是高爾基思想探索中一個複雜的時期,而對於黨和無產階級來說,爭取高爾基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列寧暫時中斷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的寫作,來到了喀普裏。

列寧一直把對高爾基的態度與其他意見有分歧的人區分開來,他對高爾基采取了特別耐心的態度。列寧在喀普裏島一共住了6天,每天都是在同波格丹諾夫等人進行激烈的論戰。而列寧此刻也不能說服高爾基。

1910年6月,列寧第2次來到喀普裏。這次會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首先是由於高爾基這時的政治觀點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他看到了波格丹諾夫等人的哲學是修正主義的,認識了“造神論”的危害。其次,過去的多次會見周圍總是有許多人,這次他倆有機會單獨相處,時間還比較長。會見是愉快的,氣氛十分融洽,對雙方都有良好的作用。他們經常促膝暢談,充分地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