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轉到蘇維埃政權方麵來以後,致力於拯救文化的工作。他重視保護曆史文物和藝術珍品。在他的倡議下,成立了藝術和曆史文物保管委員會。
高爾基不僅重視保護曆史遺產,而且努力保護活著的科學家、作家、詩人等對文化有貢獻的人,耐心地給他們做工作,促使他們為蘇維埃政權服務。
高爾基作為一位有世界聲譽的作家,他的言論在國外有相當的影響,使各國無產階級和進步知識分子了解蘇維埃俄國的真實情況。
在文學創作方麵,高爾基於1918年發表了回憶柯羅連科的片斷和短篇小說《我怎樣讀書》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發表的回憶錄《列夫·托爾斯泰》。
這篇作品的重點是展示托爾斯泰充滿矛盾的精神世界。它是由1900年以後與托爾斯泰接觸時所寫的日記,以及1910年托爾斯泰逝世後所寫的信劄等組成的。
高爾基一方麵對托爾斯泰的禁欲主義、精神上的恭順和宗教信仰都感到格格不入,另一方麵對托爾斯泰熱愛生活的態度和驚人的文學才能表示高度的崇敬。
這篇作品是高爾基深刻而且大膽地刻畫這位偉大作家的矛盾形象的藝術傑作。
這是高爾基迷途知返的一段旅程,作為一位革命文學家,失誤是難免的,但他一直是一位人民群眾的堅定的革命戰士。
繁忙的工作和極為艱苦的生活條件使高爾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樂觀。1921年夏天,高爾基的肺病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列寧寫信堅決地勸他出國去治療。在列寧的勸告下,高爾基去德國養病。
高爾基在德國和捷克的兩年半期間,盡管他的健康狀況不好,但他的創作熱情卻在急劇增長。這期間他完成了中篇小說《我的大學》,還部分完成了《回憶錄》、《日記片斷》和《一九二二—二四年短篇小說集》。
《我的大學》標誌著作家創作中一個新階段的開始。高爾基在發表《我的大學》的同時,還發表了一組帶自傳體性的短篇小說和回憶錄。
《守夜人》反映了高爾基第一次漫遊俄羅斯途中在多布林卡和博裏索格列勃斯克兩個火車站當守夜人的生活。
《柯羅連科時代》寫了第一次漫遊後返回故鄉的生活以及他與柯羅連科最初的幾次會麵。
《論哲學之危害》描述了1890年高爾基跟隨一位學化學的大學生學習哲學的情景。
《柯羅連科》主要是寫第二次漫遊後作家與柯羅連科的交往,柯羅連科對他在創作上的指導和幫助。
總之,在這組作品中,高爾基離開喀山後7年的生活得到了片斷的反映。它們在時間上是《我的大學》的續篇,在主題上也有著密切的聯係,表現了青年主人公進一步的思想探索。作者原來想將這組作品作為自傳體小說的第4部,總標題叫《在知識分子中》,但他的這一構思沒有能實現。
《我的大學》和上述的短篇發表後,評論界肯定了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成就,指出這些作品對研究高爾基創作的重要作用。
回憶錄在高爾基20年代的創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高爾基一生中,共寫過30多篇回憶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20年代寫的。
1924年1月,列寧逝世。他的逝世對於高爾基是一個最沉重的打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高爾基心中想的隻有列寧和俄國,他立即開始寫有關列寧的回憶,他在一封信中寫道:
“列寧的逝世使我悲痛萬分。我正在寫關於他的回憶。我熱愛他,對我來說,他沒有死。這是一位真正偉大的人……他熱愛並堅信自己的思想。他的死是非常巨大的損失。”
列寧的去世使高爾基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深刻變化。回憶與列寧相處的點點滴滴,他悔恨自己沒有很好地接受列寧的幫助,於是發誓要糾正自己的錯誤,堅決走列寧所指的道路,此後果然從未發生動搖。
1924年春天,高爾基完成了一篇回憶列寧的文章,但他本人對它卻很不滿意。這就是著名的回憶錄《列寧》。
這部回憶錄共有2部分。第1部分寫革命前高爾基與列寧在倫敦、巴黎、喀普裏的會見,第2部分寫十月革命後2個人之間的接觸。
第1部分高爾基是從倫敦代表大會寫起的,對這次大會的氣氛及列寧在與孟什維克的鬥爭中表現的堅毅和剛強進行了精彩的描寫。
接著,高爾基又寫了同列寧在巴黎、特別是在喀普裏的見麵。作者從兩方麵來寫列寧。一方麵描寫了政治家的列寧,列寧到達喀普裏後一下船就向高爾基堅決表示:“您始終希望我和馬赫主義者和解”,但“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麵,列寧又是一個樂觀、愉快的好同誌。在第一部分的結尾,高爾基寫道:
“在我看來,列寧之所以特別偉大,正是在於他對人類不幸的這種不可調和、永無休止的敵視……我想把他的性格的這個基本特點稱作唯物主義者的戰鬥的樂觀主義。正是這個特點使這個人——以大寫字母開頭的人對我的心又發生了特殊的吸引力。”
在第二部分,高爾基寫的是列寧在十月革命後作為一位國家領導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