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婭一夥見彼得如此喜愛軍事,甚為恐懼,再次策劃陰謀,要將彼得送進修道院。彼得聞訊,乘馬車從造船廠匆匆趕回莫斯科。這時,莫斯科大兵雲集,人心惶惶,形勢一觸即發。彼得在一個秋夜,逃到了離莫斯科60俄裏的托洛依察。可是事情出乎意料,莫斯科的槍兵聯隊全部跟著他走,連索菲婭的某些親信也跟著去了托洛依察。索菲婭陷入絕境,最終還是她自己被送進了修道院,她的同謀郭立純被削爵充軍,心腹夏克洛等人被處死刑,其餘參與陰謀的人在廣場和市街上受鞭刑,或終身流放西伯利亞。

彼得回到莫斯科之後,同過去一樣在歐洲僑民區尋歡作樂。在同外國人的接觸中,他深感俄羅斯的封建、愚昧、落後、野蠻,決心學習西方,準備在近侍中挑選50名天資聰慧的人出國留學,從ABC學起。彼得的革新措施,遭到了天主教等封建貴族的反對,他們要求外國人不得建立教堂,已建立的應勒令拆毀,嚴禁正教徒同異教徒交往,現有的僑民區必須焚毀……彼得對這些頑固保守的主張給予了嚴厲斥責,並進一步擴大了戰爭遊戲,以2個“國家”的戰鬥規模進行演習,把貴族、大臣、近侍們都分配到2個“國家”去參加。這種曠日持久的演習既勞民傷財,又造成傷亡,士兵們怨聲載道,認為現在正是播種季節,卻偏偏想出這種主意。皇太後見勢不妙,也給彼得寫了親筆信,哭訴國庫要挖空了,請求不要再繼續這種戰爭遊戲。聖誕節那天,彼得又導演了一場惡作劇,命令名門望族個個化裝,戴上假麵具,各人手執樂器,狂叫亂嚷,以侮辱他們。

春天,彼得到俄國北方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去旅行。在那裏,他看到了荷蘭、英國和德國的海船上旗幟飄揚,大炮林立,展現在他麵前的是一個富庶而驕傲的歐洲,而俄國這邊則是可憐的小木船。他感慨萬千,同外國相比,俄國尚在沉睡,身為這樣國家的皇帝,深感不幸!他痛苦地沉思:正如外國人所說的,俄羅斯是一個可怕的國家,好象一件毛皮外套,必須徹底翻新!彼得決定向荷蘭購買2條海船,建立真正的造船廠。

在這期間,西歐的政治形勢發生激烈的變化,俄國被迫卷入戰爭。1695年2月,彼得隱名率軍遠征土耳其,亞速一役,遭受慘敗。彼得回國後,不顧百姓的疾苦,加緊備戰,2年後再度出兵亞速,結果土耳其戰敗投降。戰爭的勝利使俄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彼得加強軍備,組織公社,開鑿頓河—伏爾加河運河,派遣留學生,采取了一係列新措施。他還派遣使節去西歐,自己也化裝同行。在國外,他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參觀德國炮廠,研究製造軍火的過程。在荷蘭和英國學習造船,親自做工,並聘請一大批專家到莫斯科工作。

在彼得漫遊西歐各國期間,索菲婭又密謀暴亂,但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彼得得知國內動亂的消息後,立即動身歸國,對反叛者大肆殺戮。“古老的一切都被驅入黑暗的角落,舊俄羅斯斷了最後的喘氣。”“3月的波羅的海上,隱隱地出現了商船隊的影子。”

金星英雄

《金星英雄》是蘇聯作家巴巴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寫於1948年。

衛國戰爭結束了,榮獲金星獎章的戰鬥英雄、坦克兵謝爾蓋回到了故鄉。他的戰友謝明是個孤兒,也跟著他來到了烏斯齊—涅文斯卡亞村。

金星英雄回來,受到家鄉人的熱烈歡迎,特別是區供銷合作社主任魯布錯夫·葉木尼茨基分外熱情,竭力勸謝爾蓋當他的副手,做貿易管理工作,他說,問題不在於職務,重要的是利用你的聲望。謝爾蓋明白了他的意圖後氣憤地叫他滾出去。

謝爾蓋見自己家所在的伏羅希洛夫集體農莊生產搞得不好,一打聽,原來農莊主席阿勒塔麻紹夫把很多土地都分給莊員自己耕種,甚至租給職工種。阿勒塔麻紹夫還認為這對國家是有益的,因為萬一集體經濟沒收成,莊員個人的土地還會有收成。

謝爾蓋看到鄰近的布瓊尼集體農莊主席拉古林是個勤奮節約的好當家人,關心莊員的生活。莊員們對阿勒塔麻紹夫的意見很大,但因為他是由區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主席菲道爾親自派來的人,誰也奈何他不得。謝爾蓋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阿勒塔麻紹夫搞好工作,改變家鄉麵貌。他認為應該把就近的幾個集體農莊組織起來,集中力量訂出一個5年計劃,率領群眾大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