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拉甫遼夫對有關暴風襲擊的天氣預報充耳不聞,結果三排工棚在暴風中倒塌了。他因而被撤去了廠長的職務。索科洛夫斯基聽到廠長對他的誣陷後,病情大大加重了。隨著暴風的過去,廠長的下台,他第一次從病床上起來,走到窗前,看了一下灰色鬆軟的雪,他想:“春天就在眼前了”,“街道上另一邊的冰柱已在漸漸瀝瀝滴水”。
普霍夫的兒子小普霍夫是個畫家,他幻想榮譽和金錢,專門給“先進生產者”茹拉甫遼夫等人畫像,在藝術上“粗製濫造”;他的同學薩布羅夫寧願生活得貧困,卻始終勤奮地畫風景畫和自己妻子的像。最後,薩布羅夫的家在星期天,終於“被讚歎不已的來訪者擠得滿滿的”,成了一次“慶祝公理勝利的日子”,而小普霍夫的畫賣10個盧布也沒有人要。
癌病房
《癌病房》是蘇聯作家亞·伊·索爾仁尼琴的長篇小說。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大學生的故事。科斯托格洛夫在大學生時代,因談話中流露出對斯大林及現實的不滿,被捕入獄,他在勞改營和流放地度過7個年頭後,於1953年春因患癌症住進醫院。此時女學生薇拉闖進他的生活,愛情的甜蜜給了他力量和希望,幫助他活了下去。
小說通過主人公及癌病房裏病人們各自的經曆和遭遇,反映了斯大林時代的許多現實:大清洗、濫殺無辜、大批流放持不同政見者、政治家們和人民的沉默與馴順等。
作品揭示了造成個人迷信的原因,指出了人生目的、社會主義、道德與經濟的關係等重大問題。結尾寫科斯托格洛夫病愈出院,未能找到薇拉,卻聽到大赦消息,是喜是悲,耐人尋味。
作品文筆輕鬆,結構嚴謹,在外國被譯成多種文字,被稱為“以俄羅斯古典作家的優良傳統寫成的一部傑作”,但在其祖國蘇聯卻一直未獲出版。
被開墾的處女地
《被開墾的處女地》是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32~1960年。
作品描寫了頓河格內米雅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疾風暴雨般的曆史變革,反映了蘇聯農民開展集體化運動的過程。小說的主人公達維多夫是鉗工出身,當過水兵,參加過國內戰爭,是個成熟的布爾什維克。他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正確路線,既要抵製右傾錯誤,還要反對左傾思想。在“婦女騷動”事件中,他的高度黨性原則表現得極為充分,對向他要倉庫鑰匙並且毆打他的那些婦女,一麵堅定地維護人民利益,不給她們倉庫鑰匙,一麵對騷動的婦女耐心地說服教育,使他和群眾的關係越來越近。
作品還真實描繪了思想意識複雜的中農梅潭尼科夫克服小農私有觀念走向集體化的覺悟過程,揭露了白匪軍官波羅夫則夫和富農阿斯特羅夫諾夫,鞭撻了革命隊伍中蛻化墮落的叛徒奇特波羅金和鑽進革命隊伍內的雅可夫·洛維夫。
作者善於從日常生活中,從相互矛盾衝突中來展示他們多方麵的性格,塑造了一係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作品是蘇聯文學中描寫農村集體化時代新農村的重要作品。
一個人的遭遇
《一個人的遭遇》是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說,寫於1956年,發表於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