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托夫原為工人,戰前開始寫作。他經常深入工農群眾,滿腔熱情地描寫工農英雄人物,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在國內外受到一些人的抨擊,但在工人群眾中卻很有威望。一次,他在某工廠遇到了不滿蘇聯社會現狀的青年工程師費利克斯,交談中費利克斯提及他的遠親——畫家斯韋什尼科夫,工人們對他的美術創作很不滿,這引起了布拉托夫的注意。

斯韋什尼科夫的父母是被克勞貝格所屬的德軍部隊殺害的烈士。他埋頭藝術,不問政治。一些西歐資產階級代理人和俄羅斯國粹派分子企圖收買他;布朗則以給他辦畫展為名拉攏他。布拉托夫啟發斯韋什尼科夫夫婦認識藝術為工農服務的意義,並介紹他們到斯韋什尼科夫的父母就義處去參觀那裏的大型藝術雕像,使畫家夫婦受到深刻教育。但是到底應當怎樣生活,他們還不知道。

克勞貝格小組在蘇聯曆史學家紮羅多夫家做客時,布朗同詩人、新俄羅斯國粹派代表、富農分子博哥羅迪茨基建立了聯係,羅斯勾結上了紮羅多夫的兒子——小阿飛甘卡。

紮羅多夫在揭露“個人迷信”時期大顯身手,一躍而為科學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善於察看政治氣候,見風使舵;他把生活看作集市,總是按照市場交易原則處世。甘卡出生在這樣一個新貴家庭,倚仗父親的各種關係,廣為交往。他對西歐的生活方式垂涎三尺,津津樂道於金錢、美女、汽車、別墅,一味追求所謂“自由”及“個人的全麵發展”,並學會了投機倒把這一生財之道。他很快被羅斯所吸引,積極組織並參與了羅斯、布朗為腐蝕蘇聯男女青年舉辦的幾次舞會,“欣賞”了布朗跳的脫衣舞。

克勞貝格和布朗的間諜活動露出了馬腳,分別逃離蘇聯。

薩布羅夫通過自己長期隱姓埋名、流落異國的痛苦經曆,向甘卡提出“你到底要什麼”的問題。甘卡想到自己,想到周圍的人,覺得沒有一個人的行為能回答這個問題。“到底為什麼而奮鬥,誰也不知道,誰也解釋不清楚,大家都是人雲亦雲,信口胡謅。”薩布羅夫回答說,要麼“讓新的黨衛軍、新的希特勒法西斯分子侵入你們的國土”,“讓俄羅斯滅亡”;“要麼按照人民的召喚去做你應做的事情。第三種選擇是沒有的”。

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是蘇聯作家瓦西裏耶夫的中篇小說,完成於1969年。作品曾獲1975年蘇聯國家獎金,還被改編成話劇、芭蕾舞劇和電影,深受人們喜愛。

作品描寫了1942年春在被德軍圍困的列寧格勒北麵山林中發生的故事。駐軍在某車站的紅軍高射機槍班發現2名德寇潛入林中,企圖破壞鐵路和運河。瓦斯科夫準尉奉命率5名女兵追蹤,他們跋山涉水來到山村時發現潛入之敵竟有16名。因寡不敵眾,5女兵戰死,瓦斯科夫在身負重傷情況下,斃敵2名,俘殘存之敵4名。

小說中戰爭的描寫不多,而著力於刻畫戰爭中人的命運、心理狀態和性格。小說展現了戰士們的崇高品德,揭示出德國法西斯的殘暴及蘇聯人民戰勝敵人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展示了紅軍戰士平凡而偉大的戰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