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袁公鞅入朝覲見……
隨著傳諭官悠長的聲音響起,袁公鞅邁過九階高台,走進大殿,叩首道:“草民袁公鞅叩見太後,君上!”
高太後幽幽道:“平身吧!”
袁公鞅道了聲謝,肅立於大殿之上。
高太後又開口道:“相國言先生有決勝千裏之外之才,能退中原十萬兵。如今我西穀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才,先生有何計謀,快與哀家道來!”
袁公鞅謙虛道:“相國過譽了,草民不敢當!中原此番趁人之危,興兵伐我,力求速戰速決!我軍隻需固守城池便可。敵軍求勝心切,若敵軍冒進,在下或可讓中原這十萬軍馬有來無回!”
袁公鞅此話一出,西穀滿堂文武皆驚。國舅高參見此情形,立即插口道:“山野村夫竟敢口出狂言!昔日我西穀大將淳於震將軍領兵十餘萬拒敵,隻半月就全軍覆沒。峽城乃是我西穀第一雄城,亦是不到半月便被中原軍攻破!如今我西穀僅存五萬甲士,汝一介草民,有何能耐,竟敢妄言殲敵?真是大言不慚,汝可知犯了欺君之罪否?”
袁公鞅看也不看高參一眼,對高太後深深叩首道:“太後,君上!草民鬥膽請封為將,草民願與我西穀將士一起,出生入死,保境安民!草民願以項上人頭為質,此戰定然大破敵軍,為太後與君上分憂!”
袁公鞅一席話說得慷慨激昂,殿上一幹武將群情激奮,紛紛附和。高太後思慮片刻,昂首對袁公鞅道:“此戰,先生有幾成把握?”
袁公鞅不假思索道:“敵軍長途跋涉,我軍以逸待勞,此戰的勝算有九成!”
這時,陳方也出列道:“太後,臣願以全家老少性命擔保,能擔此重任者,非公鞅先生莫屬!”
高太後聞言不再猶豫,朗聲道:“好!哀家任命袁公鞅為西穀大元帥!執掌三軍,即日點將,領兵拒敵!”
袁公鞅驚道:“臣領旨!”
陳方又道:“太後,臣請命出使南國,勸說南國君出兵相助,請太後恩準!”
高太後驚疑道:“相國此話怎講?上次中原起兵,相國亦獻此計,可南國君卻出爾反爾!”
陳方道:“今朝不同往日!臣此去定能說服南國君出兵相助,以保此戰萬無一失!”
高太後笑道:“哀家允準!”
塵埃落定,眾臣散去,袁公鞅對陳方道:“多謝陳兄相助,公鞅感激不盡!”
陳方擺了擺手,道:“應該我謝公鞅兄才是!公鞅兄掛帥,西固無憂矣!”
兩人相視一笑,陳方道:“時辰不早了,我去準備準備,即刻啟程,前往南國!”
袁公鞅道:“那我也去點兵拜將了,陳兄一路保重啊!”
“公鞅兄保重!”
袁公鞅辭別陳方,當晚便在軍營安歇,與士卒一同入睡。
次日,袁公鞅頭戴綸巾,身著長衫,立於高台之上。高太後帶著九歲的小國君申屠岸立於城樓之上,高太後道:“哀家與君上在此等候諸位將軍凱旋而歸!”
以袁公鞅為首的諸將齊齊跪倒在地,朗聲道:“精忠報國,九死未悔!”
隨著一聲嘹亮的號角聲響起,以袁公鞅為首的西穀五萬大軍啟程奔赴前線。一路上,袁公鞅與士卒同衣食,三軍將士莫不敬服。過了幾日,西穀大軍終於抵達了西穀邊城漠城。漠城是西穀邊關第一城,中原軍若想大舉進攻西穀,就必須先攻下漠城。袁公鞅隨即令人加固城防,隨時提防中原來攻。
兩日後,中原大軍如約而至!在距漠城三十裏外安營紮寨,虎視漠城,隨時都有可能進攻。袁公鞅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戰,隻需堅守城池。中原大軍整頓兩日後,劉圭有些等不及了,對慕容英道:“元帥,我大軍已經歇息兩日,如今將士們個個精神十足,不知何時攻城啊?”
一旁的慕容武笑了笑,說道:“賢弟莫急!讓大軍再休息一日,再攻城不遲!”
劉圭喜道:“好!那就後日攻城!”
慕容道:“聽聞這次西穀所用領兵之人袁公鞅是相國陳方舉薦,高太後親自冊封的,此人不可小覷啊!唉,我本以為高太後一介女流之輩定會信任自己的兩個弟弟高參和高展,沒想到這高太後竟也如此了得,不僅有主見,用賢任能,絲毫不遜於男子,真是一代賢後啊!但願這袁公鞅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厲害才好!”
第三日,劉圭與慕容率領先鋒部隊到城下叫陣,劉圭扯開嗓子大吼道:“我乃中原先鋒大將劉圭是也!誰來與我決一死戰?”
袁公鞅在城樓上看得清楚,見劉圭麵容俊秀,年紀也不大,不由讚道:“好一個少年郎!”
旁邊的親兵提醒他道:“元帥,這個劉圭可了不得啊!小的在淳於將軍手下的時候,見識過他的武藝,那可真是萬夫莫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