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非常日記(一)(1)(2 / 2)

吃飯的當兒,笑茵就把她們樓上發生的事當笑話告訴了父母。笑茵的母親一聽很害怕,擔心笑茵會出什麼事兒。她是一個公務員,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

笑茵的父親一聽,則大罵社會風氣的惡化。他認為那種行為是不可饒恕的,但歸根結底是社會造成的。他說:“我插隊的時候,倒是常常聽說過這樣的事。那時候吧,是社會不好,而且做那些事的都是些不怎麼樣的人。我上大學時,就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事。這種事怎麼能發生在大學裏呢?大家都在拚命地讀書、學習,誰都很珍惜大學裏的時光,哪裏像現在的大學生,整天想著談戀愛,浪費大好青春。你看,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你呀,老覺得那時候好,現在社會環境不同了,你還是老腦筋。”笑茵的母親嗔道。

他一聽,更生氣:“咱家鄰居那個演話劇的老周,還得過梅花獎。他有一個九歲的女兒。有一天,他氣憤地說,他在樓門口曾看見幾個小孩子在摹仿著電視裏的床上鏡頭,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孩子還不是咱們樓上的?他說,他現在就非常為自己的女兒擔心,害怕出問題。可怎麼能防得住呢?你總不能天天跟在她後麵,也不可能禁止她跟社會接觸。真是叫人擔心哪!”

餘偉說:“在國外,人家就不一樣,很早就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不管是學校裏有這樣的教育內容,即使是家長也不怎麼忌諱,所以他們對性有一種開放的認識,不神秘,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把這種現象視為禁區。人有一種心理,就是越是禁區越要闖。”

餘偉給他們講他在國外目睹的種種現象,老作家大概早就不高興了,委婉地打斷他的話:“現在的年輕人,一說就是國外,仿佛國外的什麼都是好的,我們的什麼都是錯的。”

笑茵也白了一眼餘偉。餘偉感到很委曲,也很後悔,趕緊解釋:“不是這意思,我的意思是這種事情在國外是很普通的事,隻是在國內才剛剛被人注意。實際上,這種事情在國內也不是頭一例。早在五年前,我還在國內讀碩士時就在一家小報上看到過類似的報道,隻是當時人們把它當作一種可笑的事,卻沒有來研究而已。”

“研究是可以的,放縱就不行了。就說國外吧,從小就把這些事當成家常事說,孩子稍稍一大些,就有了性行為。你說這是好事嗎?國外有多少人在研究這些東西,研究的結果怎麼樣呢?開放的越多,問題就越多。”老作家顯然也在極力地克製著自己。

“但開放總比不開放好。”洋博士並不停止。

“那不一定。什麼事情都有個度。我們老祖宗講的中庸之道就是這個道理。”

“就是要講這個度,所以要有人來研究。”

氣氛有些尷尬。兩個女人感覺最不自在。第一次見麵,就為各自的見解而爭論,可見思想不是個好東西。但是男人似乎並不這樣認為,非要在思想上戰勝對手不可。

他們爭論了很久,任憑笑茵的母親怎麼調停,兩人還是不能停下來。他們後來還爭論了英國的離婚運動,美國女人發起的走出廚房運動,等等。女人大概不能理解男人為什麼這樣非要在思想上爭個長短。菜沒吃多少,話倒說了不少,臉早就紅了。笑茵拚命地給餘偉眼色,餘偉並不理睬。兩個女人生怕兩個男人因為爭論而產生矛盾,所以就嚷著要回家,這才結束了這次見麵。

回來的路上,兩人一直沉默著。到北方大學一站時,餘偉看了看笑茵,說:“到我那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