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後記:電台采訪徐老師(1)(2 / 2)

徐老師:鐵旦——1,請您說得更準確一些,是哪方麵心理,是性心理還是其他心理?

鐵蛋——1:不是人的心理活動。

徐老師:關於這方麵有很多學生認為寫得很不夠,特別是南方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同學尤其這樣認為。從我作品的角度來說,當初我隻是想通過寫大學生性心理來展示一種邊緣人的困惑和存在狀態。而且也沒有想把它寫得有多少極致化。我最重要的是想告訴人們,在這樣一個信仰失落的年代裏,我們如何尋找人生的意義。所以就安排了林風的自殺。

鐵蛋——1:黑格爾說,存在就是真理,是不是林風的產生也有它的合理性,生物多樣化?

徐老師:林風的產生有他的原因,但是合理化是一個哲學詞彙,我們不能用合理來概括林風的所作所為。否則,林風的悲劇也就不成為悲劇了。我所要找的是他的原因,也是想呼籲社會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存在狀態。

風雲007:我和我的同居女友分道揚鏢了這樣作會不會對她造成傷害。

徐老師:風雲007:如果她非常愛你,又不想和你分手,在一段時期內或者一生之中都可能是一種傷害,但是如果你們的愛已經到了盡頭,你們在一起也非常痛苦,那麼她過一段時間肯定會解脫的。

哈哈:這本書能夠讓我們如何尋找人生的意義,不明白這如何能夠說明?

徐老師:林風的自殺是因為他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我就是想以林風的自殺來警示社會有一部分人的信仰已經全部失去了。甚至整個社會都存在這種狀況,我們再也不能對這個問題莫不關心了。而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去尋找。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人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疑問:徐老師,如果你的女兒也在上大學,你會同意她和男友同居嗎?

徐老師:疑問: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他們是相愛的,是他們自願的,我會忍痛割愛。但是,這點不應該來問我而應該來問她自己,她應該有權解決自己的問題。

秋風:徐老師,您認為中國的性教育問題出在哪?

徐老師:其一:是社會對此回避不談,整個社會的心理不正常,其次,家庭裏缺乏性教育,這實際上也是社會的原因。其三:中國的教育中缺乏性教育內容。

鐵旦——1:林風和賣給西瓜的女的那一段,我看的時候很真實,可也是一筆帶過,對人的心理活動交代的太少是不是就因她是一個賣西瓜的女人。

徐老師:鐵旦——1關於西瓜女人這一說,我之所以用日記體的形式來寫,就是這個人物,她隻是一段生活的插曲,她不會成為一個主角。她隻是人物心理展示的一種需要。我在這裏展示主要的是主人公林風的全部的心理。這是人的靈與肉的掙紮。

鐵旦——1:在我們這個環境中,我想每一個男的,都有可能產生這種想又怕的感覺是每一個男人都會有一種心理狀態,徐老師:在古往今來的很多作品裏麵都有這一形態的描述,他的“想又怕”,正好說明人之所心成為人,正是因為人需要愛作為性的基礎。人不應該隻有性而沒有愛。

風雲007:徐老師你所取的素材都是真實的嗎?

徐老師:我所采取的素材基本都是真實的,隻不過是雜取種種集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