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無雨(2 / 3)

68

公元一九九四年,鳳雨村人春未播種,秋無收割。地荒蕪,糧絕產。

69

鈦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鄉上各機關的人紛紛提著營養品去看他。那些情願的和不情願的、討好的和礙於情麵的人們,三三兩兩,出出進進著鄉長家的門。鈦子巴望著有誰能給他塞點錢,他記得鄉長前年患了幾天眼病,前來探望的人你一百他二百地向鄉長手中塞錢。不料等了好幾天,也不見有人給他手中塞一分錢。當然,在外人眼裏,鈦子可不缺錢花,每集都有人給他商店裏“送”錢呢,他沒有錢誰有錢呀?你聽他在人麵前連連叫喚治病花了大錢,那也不過動了幾根頭發絲兒,絕不會如平常人家,一得病就會傷筋動骨,債台高築。誰能比得了他,伸出胳膊也比老百姓的大腿粗,真是瘦死的駱駝比羊肥。他前有掙錢的門路,後有堅固的靠山。誰心中都明白,如果他沒有錢花,別人簡直就無法過活了。

鈦子看著人們提來的那些高檔的、低檔的、吃的、喝的營養品,打心眼裏厭煩。妻子見此,就把它們統統歸在櫃台賣錢。他們現在的確最需要錢,為了給鈦子“治病”,商店裏的貨已經賣得稀稀拉拉。妻子見他的病一日重比一日,整天心急如焚,向來白嫩的臉上生了層層黑鏽。她要陪鈦子去大醫院看病,可他說啥也不讓她去。最後村長親自陪著兒子去省城看病,誰知剛到城裏,就在兒子上廁所的功夫,他身上的幾千元錢竟不翼而飛。

他們隻好請大夫開了幾片藥,無奈地返回了。鄉長要給他們報銷看病的發票,村長隻得硬著頭皮說發票丟了。鄉長生氣地說:“這兩年鈦子有病,掙一分花兩分。你難道看不出來我女兒跟著他受大罪嗎?”村長憂愁地說:“好親家,我心裏明白著呢。你得給兩個娃娃想法子,你的法子總比我的多。人都有私心,一公社人,誰也比不得咱們的兒女親。”“看你說的,這鄉政府是我一個人的?現在上麵政策緊,我不能因為你兒子往自己臉上抹黑。你當村長這些年了,家底不薄,先拿些錢給他們重修一個好商店,說不定鈦子得了邪病。我聽老年人講,過去的土匪在那兒殺過幾個大富漢。”“這事你和我想到一起了,真要趕緊給他們挪個吉祥的地方。你先在鄉上弄間大房叫他們搬進去,明年開春我就動手。”“女子尋不下好婆家,娘家有擦不完的屁股。我管,你也要好好管,不要我管了,你縮在鳳雨裝著無事人一樣。”鄉長無可奈何地說。“那是肯定的。自己的兒子,在我心上連著呢。人活著為啥?不就是為兒為女嘛,要不然還有個啥奔頭兒。”村長說。

偏窪鄉的人對鳳雨的村長也畢恭畢敬,誰都知道他和鄉長“穿著連襠褲”。在偏窪鄉,鄉長就是土皇上,鄉裏所有的事務無不是他說了算。既然他一手遮天,討好他得到的好處總要比得罪他得到的壞處更令人愉快。攀著他,親近他,就算他吃了肉,能喝上一口他家的洗鍋水,上麵飄的油花都比窮人家炒菜用的油多啊。

鈦子吸毒的事終於敗露了。這是另一個“癮君子”供出來的,他和鈦子一樣,把在街上開了十幾年商店的錢全吸光了。

以“冒失鬼”為首的毒販子,經常裝成討飯的乞丐,滿臉汙垢,可憐兮兮,不人不鬼。有時他裝成大老板,闊氣十足。他們鋌而走險,禍國殃民,不知拆散了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

那個癮君子被父親用牛皮繩抽得實在忍不住了,他才招了家裏幾萬元錢的去向。說出實情,把全家人嚇愣了。

“老天啊,大煙可是害人的鬼,你這是叫鬼附身了……”父親悲天長歎。

父親從此把他鎖在屋裏,天天給他熬甘草水解毒。

無論人們相互間傳話時的聲音壓得有多低,隻要出口就是驚天的炸雷。

此事轉瞬就傳遍了偏窪鄉。當村長和鄉長最後知情,也都如遭電擊雷劈!

現在,人們對鈦子產生了莫名的害怕,一看見他就如避逃瘟疫一般立即逃開,大家對他懷著的敬意頓然間消失。就算他是天王老子,隻要成為“大煙鬼”,誰還能看起他是個人呢?古往今來,哪一個煙鬼眼裏有六親?心中有朋友?沒有,毒品會泯滅他的良知和人性。誰還敢和他親近,逃都來不及哪。

太陽從鳳雨的山頭一天又一天走過,從西海固上空一天又一天走過,也從地球上空一天又一天走過。

人們的日子在男人們點燃的旱煙和女人們的歎息中開始,又在男人們嗆人的旱煙和女人們悲涼的歎息裏結束。油燈熄滅後,聽著孩子的呼吸,大人們久久難以入睡。平常的日子,人們聚在一起說著過去的故事。女人在鍋裏下了稀的,人們就喝稀的,下了稠的,就吃稠的。隻有娃娃們嫌飯不合口,看著碗掉眼淚滾蛋蛋。弄得奶奶和媽媽們無法,隻好哄著給他們東一口西一口喂。因為吃不飽,娃娃們經常會在半夜哭鬧,那些失眠的老人半夜出門蹲在門口,直聽得這家屋裏娃娃哭了,那家屋裏娃娃哭了。有的哄:扯哥哥,拉鑼鑼,陝西上來個曹婆婆,腳又大,臉又白,鼻子好像個打鑼錘。有的哄逗:月亮光光,照在梁上,梁上沒草,跑到溝裏,溝裏沒水,月亮光光,恓恓惶惶……

守在家裏的人眼下有兩件可盼的事情。一是盼外出打工的人早點兒掙錢回來;二是盼村裏三五家聯合打著的井裏能出水。當然,並不是事事都令人樂觀,有的人外出打工掙到了一點錢,有幾家挖過十五六丈的幹窟窿還不見個水影!他們隻好作罷。在偏遠的鳳雨及其周邊地區,人們的生活太苦,他們對苦難反而淡化,產生了極強的免疫力,產生了抗拒任何苦難的能力,所以他們想通過更加艱苦的勞動改變他們比水更清淡的生活。至於結果,誰也無法預料。

一九九四年春節過後,天空表情淡漠,冷眼旁觀著鳳雨一帶,沒有飄個雪渣兒。噢,也許曾飄過幾絲吧,但是地麵幹裂著口子,就算曾飄過幾朵雪花又有何用呢?旱災已把人們的心烤灼得流不出更多的眼淚。對於幹旱的大地而言,幾個雪花如同幾滴眼淚,落地無蹤。再說流淚有何用?既然外出打工能掙到錢,可以糊口。年輕人掙了錢能娶媳婦,誰非要守著土地呢?當然,實在無能力打工的人,地裏不生長一粒莊稼,隻能靠國家照顧。人不能對災難一味地那麼焦慮,那麼驚慌,那麼難過了。心平氣和點吧,靠天吃飯的人,風調雨順的年景,人就生活得好。風不調雨不順時,誰對老天有辦法呢?試想,要是誰家的娃娃不聽話打一頓就嚇住了,誰家娶的兒媳鬧騰得不行把家分開或大不了離婚就消停了,烈性的牲畜調不順一賣就完了。可是,誰能對老天有一點辦法?

從外麵打工回來的李家父子收獲不算差。這年正月初八,李炬就帶著妹妹去縣城買縫紉機、鎖邊機等。在百貨商店門口,李炬碰見了愁眉不展的佟玲,原來她高考失敗後,一直在家勞動。“我記得你以前在學校舉行的手工藝比賽中,縫過一個很漂亮的布娃娃,你幹脆和我妹妹一起開個裁縫鋪吧。”李炬建議。“我家裏拿不出錢……”佟玲垂著頭說。“你要是願意,就先和熳兒一起幹。”“那我就跟著她學吧。謝謝你。”“咱們老同學了,不必見外,你們相互做伴,我也放心。”

他們尋遍了縣城的正街,繁華區賈商雲聚,沒有空隙,最後他們隻好在偏街巷道裏找到一間租金稍低的房子。門上掛起“李熳裁縫鋪”的牌子,李熳的裁縫鋪就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開張了。這是一間隻有十平米的小屋,月租二十元錢。李熳和佟玲把屋子收拾亮堂,並把她繡的各種各樣的飾品掛滿牆壁,又在屋子唯一的一扇玻璃窗上貼滿剪紙窗花。經過精心布置,裁縫鋪變成了藝術屋。春寒料峭,屋子裏沒有生火,兩個女孩置身於一個花的世界裏,仿佛春天早來了。

當一些顧客看到她們隻是兩個女孩,真有點不放心把布料交給她們時,卻被裁縫鋪在牆上的繡花和貼在窗上的剪紙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們真是心靈手巧的女子,有女人討她的剪花,李熳會毫不遲疑地給她們剪。有的對她繡的飾物愛不釋手,隻要顧客看中的,她們都以最低價格給她們。一來二去彼此熟悉了,找她繡花的,剪花的,縫衣服的人也就多起來了。兩個女孩手頭的活兒也疊加起來,她們不得不趕夜忙碌。為了讓顧客滿意,她們對每件衣服的做工都一絲不苟。做工越精細,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她們每天總是忙到深夜才休息,她們付出的每一份辛勤的勞動都能換來顧客滿意的微笑,無論再苦再累,她們的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李熳和佟玲打算有點積蓄,就在正街上租一處大店鋪。眼下天天到房主家後院露天的泥土爐子上做飯,彌漫的煤煙嗆得她們流淚不說,逢上風雨天做的飯裏沙子磣牙。為了節省時間,她們每天做一頓吃兩頓。事業才剛剛起步,生活隻能將就了。

李炬安置好李熳後就出門打工去了。他讓父親在家好好照顧母親,他要以自己的努力讓家人生活得幸福。

這年開春,眼望著又一年的幹旱,莊稼仍然無法下種。村裏家家除了老人和娃娃,能勞動的男男女女又陸續出門打工去了。當時,打工的勞力嚴重過剩,有些人在城裏實在尋不上活兒,就到內蒙等地抓發菜去了。那是一種頭發形狀的類真菌植物,生長在大山和草原,可食用,因其名近“發財”很得生意人喜歡。

鳳雨有井的人家擔著水在門前屋後的地裏種點青菜,而大片莊稼地在太陽光下白晃晃的荒蕪著。沒有綠色的土地是多麼令人心悸,多麼令人寂寞啊。許多鳥兒因尋找不到食物飛走了,牛羊饑餓得叫喚著。又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春天,又是一個殘酷的旱年,鄉親們的心中燃燒著幹渴的烈火!

甘守勤在屋後的地裏給羊種了幾分苜蓿草,在他擔著井水一瓢一瓢的澆灌下,苜蓿出芽了。可誰知由於老天長期不下雨,井水也開始漸漸少了,幾乎到了幹涸的境地。村裏的老人和孩子隻得晝夜排隊,每次僅能打半碗水。有的人擔著水桶到十裏外的村子找水,而汪旺開著拖拉機從遠處運來的水,一桶賣一元錢。有的人家沒錢,隻好賒賬,等出門打工的人寄來錢再還他。

汪旺賣水的拖拉機一停在村中,劉葉的小兒子就端著碗悄悄地趴在拖拉機下,隻要有人來買水,他就趁機接幾滴漏的水喝。有一天天熱得厲害,見賣水的人不多,汪旺把草帽蓋在臉上,靠著拖拉機打盹。這個小家夥渴得實在受不住,就慢慢地爬起來,偷偷地擰開桶上的水龍頭,含在嘴裏“咕嘟、咕嘟”喝起來。

他正喝得暢快,汪旺猛然跳起來大喝:“你個碎狗日的幹啥?”嚇得他嗆了一口水,頓時背過氣去。汪旺一把提起他,在後背上踢了兩腳,他半天才哭出聲來。汪旺氣得提起拖拉機的搖柄,要砸他的腿子,他嚇得哭喊著逃跑了。

水實在太珍貴了,外地人傳說鳳雨一帶一碗油也換不到一口水,事實確如此。

水!水!水!水是生命之源啊!

旱災嚴峻地考驗著人們生存的意誌。誰不盼著天空飄過一朵雲喲?可旱災不知要持續多久,它如魔鬼般纏住了這片土地。

由於天旱,山上不長草,加上牲畜們每次要飲“海量”的兩桶水,人們不得不把它們賣了。否則,就得活活渴死、餓死。汪旺的慧眼瞅準了販賣牲口這門好生意。

70

李炬仍在老地方打工,他不但給雇主家做事,而且還學會了電視機、洗衣機等許多家電的維修技術。這樣,他白天幹活,晚上修電器,能增加點收入,生活過得很忙碌,也很充實。

有一天下午,李炬在街頭意外地碰見了兩個高中同學,他們出門八九天仍沒有找到活兒。如今囊中空空,流落街頭,同很多暫且沒找到工作的人一樣,天氣晴時,晚上隨處尋個避風的地方休息,第二天接著尋找工作。逢上刮風下雨的天氣,就隻好去車站的候車室或商場的過道等處。李炬的那兩個同學本打算靠自己高中畢業的文化功底吃“腦力飯”,誰知一出門才知道他們的想法不切實際,到處吃閉門羹。

李炬和他倆商量了半夜,最後他們下決心一起去南方打工。隻要李炬能處理好眼前的事情,他們明天就可以動身。南方巨大的財富魅力吸引著許多人的眼球,據說南下的很多人淘到了金,這對年輕人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南下打工簡直是一種時尚。其實李炬心裏一直盤算著要去,隻是沒有人做伴。現在他和兩個同學一拍即合,無論前程如何,他們的心情卻是非常激動的。

讓李炬感到為難的是他如何向雇主“辭職”呢?如果他一走,雇主又雇不到稱心的幫手可怎麼辦?他在這裏打工雖然按天計算工錢,也沒有合同約定,但從良心上講,他對雇主夫婦懷著父母般的尊敬和感激。目前,他要是甩手走了,主家的活幾乎就停了,他心裏實在過意不去。想來想去,不如先物色一個誠實可靠、幹活踏實的人接替他,他才能放心地走。話一出口,兩個同學就推薦了一個認識的人。

第二天他們起得很早,兩個同學去找人,李炬照樣同主人一起幹活。他每次準備向主人請示自己要南下打工的事,可總是開不了口。直到歇工的時候,主人問他:“昨天有鄉親來看你了?”“叔,是我的兩個同學,他們動員我一起去南方呢。我怕自己走了,你沒有幫手不行,他們兩個早起就給咱們請人去了。他們知道那人的底細,聽說是個能幹的老實人。如果他們請不上人,我暫時就不去了。叔,真對不起,我本要早點給你說的。”李炬紅著臉說。主人笑著說:“你說得對,年輕人就該去外麵學些本事。不過,南方比不得咱北方,那裏的人鬼精,凡事都要小心才是。”“我記下了。”李炬點點頭。“說實話,我真看中你這個老實娃娃了,你姨天天催我給你提個親,讓你在咱這邊安個家呢。嘿嘿。你去了,就常回家轉轉。”李炬說:“真是太感謝你和阿姨對我的信任和關心了。”

太陽曬展的時候,那兩個同學把人請來了。李炬詳細地給他講了每天的工作,並親自下魚塘示範,來人很快就學會了。對於新來的雇工,主人比較滿意,李炬那顆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了。主人讓李炬在池塘裏網了幾條大鯉魚拎回家,他們和女主人一起下廚,不多時,清燉魚、紅燒魚等就擺滿了餐桌。這是一頓辭舊迎新的盛飯,他們吃得很愉快。

當天晚上李炬和同學就坐火車南下了。

他們剛到廣東就照著小報上的廣告,去當地一家職業介紹所尋職。那裏正有一家電子產品廠招聘員工,事情還算順利,他們三個都被錄用了。由於李炬會維修電器,對新工作得心應手。他不由得感激那兩位如父母的好人,是他們為他提供了學習本領的機會,而新員工還要接受半個月的培訓才能上崗。

公司的薪水在當地算中等,他們也就安下心來工作。不過,他們一時難以適應南方潮濕悶熱的氣候,幾個人身上都長了濕疹,如螞蟻叮咬著,令人痛苦不堪。為了生存,為了家鄉親人的期盼,他們幾個隻能咬緊牙幹下去。為了得到回報,為了有立足之地,他們盡自己最大努力工作。為了多掙點錢,經常加班加點,好在他們是從小吃慣苦的人,艱苦的生活並不算什麼。

李炬由於工作出色,不久被老板提拔為生產組長。這樣,他操的心就更多了,不但要嚴把產品的質量關,還要負責生產組的各項工作。身上有了擔子,他比別人更忙碌了。當然,老板給他加了薪水,也算是對他付出勞動的尊重,直到後來他辭別回家。這是後話。

71

隨著中國西部的太陽光一天天毒起來,鳳雨及周邊各鄉的土地幹裂著破碎的口子,寂寞的井口仿佛正等待雨水。乏羊走過的路上,塵土嗆得人咽喉痛。盼望一場透雨的人們被這無情的旱情灼傷了,灼痛了。人們望著太陽,傷痛的眼睛紅腫畏光……

村裏的馬和騾子陸續被打折腿賣出去了。人們無法忍受牲口幹渴饑餓的嘶叫,那是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是垂死掙紮的嘶叫!沒有法子,隻好把它們賣了,賣給牲口販子。它們的腿被販子們用鐵钁頭打折後運到外地去了!

汪旺和販子一起把收來的牲口拉到自家的圈裏,用特製的工具套住,隨著一聲巨響和牲口的慘叫,它們那曾有力的,給人們耕田種地的腿就折了。高大的身軀轟然倒地,成了廢物,成了一堆供人餐食的肉。它們四肢健全是生產工具,不能隨便販運,一旦打折了腿,販運就暢通無阻了。

這天,劉葉猶豫再三,還是把自家的騾子拉到了汪旺眼前。汪旺嬉皮笑臉地說:“哎呀,劉葉,你可欠著我兩鐵鍬呢,這回我可要還你兩榔頭。”劉葉一把牽回騾子說:“就是死,我也讓你死在幹淨處!”

甘家的一對騾子也麵臨著同樣的命運。

過分的幹旱,使鳳雨家家的井底都朝天了,甘守勤花大半天時間去遠路上馱來兩大桶水,還不夠人畜一天飲用。天一熱,騾子的飲水量大增。甘守勤一直都舍不得賣它們,眼下老天逼迫得實在沒有法子,他不得不考慮賣出一匹了。

賣哪個呢?紅騾子年輕性急,黑騾子年老溫順,它們忠心耿耿為主人效力多年啊。甘守勤摸摸這個,撫撫那個,都舍不得。為此,他想了好幾天,最後還是決定把老黑騾子賣了。

甘守勤用簸箕盛了兩把癟蕎麥和幾束幹草端給黑騾子,不知是饑不擇食,還是牙口不好,它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幾乎囫圇吞咽著。因為欠草,它瘦得站都站不穩,身上的毛也脫落了。

它狼吞虎咽地吃著草,噎得直伸脖子,甘守勤不停地給它捋著。看到黑騾子吃“小灶”,紅騾子急得又叫又啃圈門。甘守勤隻好把它放開,向來霸道的紅騾子撲上來又踢又咬,幾下就把黑騾子趕掉了。甘守勤無奈地說:“你們兩個就要分開了,沒了伴兒看你還鬧不鬧?”紅騾子好像聽明白了主人的話,安靜了。

甘守勤走進圈門抖開籠頭,黑騾子還以為主人要拉它去幹活或者上山吃草,就同往常一樣順從地把頭伸給主人,讓他把籠頭套在頭上。甘守勤含著淚把它拉出去交給汪旺,騾子驚恐地望著甘守勤,怎麼也不跟汪旺一起去。甘守勤拍了拍它的屁股說:“老夥計,我對不住你了。”它才極不情願地走了,它不知道主人為何要把它交給別人。走了幾步,甘守勤又喊住汪旺說:“不要打它的腿,它已經老了,千萬不要打……”“旺子,你盡量打聽著賣給有草的人,它性格溫順得很。”福兒媽抹著眼淚對汪旺說。汪旺走了幾步,低聲說:“比它好千萬倍的牲口都賣肉了,誰還看上這個老東西,賣肉人家還嫌肉老不出個好價呢。”他拉著騾子走了,甘守勤兩口子雙手捂著臉,步態踉蹌地向家走去。紅騾子見同伴走了,在圈裏不停地嘶叫起來!

第二天一早,甘守勤就趕到鄉鎮郵電所把賣騾子的錢寄給幾個在外上學的娃娃。已經好久沒給他們寄錢了,在外麵生活沒有錢可寸步難行。在鄉下,人們的生活差距不大。學校可就不同了,別人的孩子吃穿不愁,他家的幾個娃娃冬天缺少禦寒的棉衣,夏天沒有換洗的單衣。拋開穿衣的事,他們的夥食又是何等湊合。隻是他們太體諒家裏的難處,從來不吱聲叫苦,還經常寫信告訴父母他們的夥食如何好,每月三四十元錢的生活費,能好到哪兒去呢。不過,為了幾個讀書的孩子,他的一把老骨頭都苦幹了。為了他們成才,他的雙鬢早已霜染白發。再苦幾年吧,等到他們畢業了,他們各自有飯碗了,他肩膀上的擔子就放下了。

在鳳雨人被旱情逼得走投無路、神情沮喪地四處奔波打工時,遷移到甘城子的甘福也“馴服”了那裏的田地,他種的麥穗一掌長,顆粒飽滿,套種的玉米渾身上下孕育著胖乎乎的玉米棒兒,田地到處飄散著麥子和玉米甜滋滋的香味。黃河水“嘩啦啦”地淌進莊稼的心田,已經紮根的鄉親們站在地坎上,望著平展展的田地,一陣微風吹過,莊稼輕輕搖擺著身姿,他們的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是啊,片片沙荒地終於給辛苦的人們回報了甘甜的果實。因為有水,再荒蕪的土地也會勃發生機,再堅硬的沙灘也會變成良田。水,生命因為你而生動活潑。另外,有家葡萄酒廠也在這裏建立了釀酒葡萄生產基地,為當地百姓開辟了新的致富之路。

很多移民已經修起了漂亮的磚房,有的養起了奶牛,有的人家還買了大型農機,地裏種植的作物也不僅是麥子、玉米等主糧了。他們糧倉裏的糧不但夠吃,還能賣錢,所以人們盡量多種些經濟作物。

當年,移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白手起家,當地政府不但減免水電費,還經常派技術員到田間地頭給他們講解種植的方法。很多人不無感慨地說:“種了大半輩子旱地,換成水地不會種了,真是東山的鳥兒飛到西山不靈了。”過去在老家是靠天吃飯,種子撒進地裏能不能收回來糧,都由天做主。現在科學種田,旱澇保收。他們不但脫貧了,還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隨著移民區的新房子一天天多起來,甘福媳婦也催著丈夫給自家建新房,這是她最大的一樁心事。過去在老家她就曾夢想著蓋一院屬於自己的新家。搬遷出來後,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她多麼希望盡快蓋起闊氣的新家呀,但他們苦下的錢幾乎全供弟弟和妹妹上學了,蓋房的事一推再推,總是沒有著落。前幾年,甘城子的移民都住著兩間房,如今左鄰右舍修起了寬敞的新房,他們的房子夾在中間顯得刺眼。有時候,她真想把它們一腳踹倒,要是房子倒了,看丈夫上不上心建新房的事。

是啊,弟妹們考上學令他們無比自豪,如果天天勞動完回到寬敞明亮的家裏,那將是更愜意的事。

令她失望的是甘福對蓋新房的事並不熱心。她說得緊了,甘福就說:“要多攢些錢才能蓋呢,你以為我不想住好房?我也想,隻是咱們的能力還不到,你不要急嘛。”“和咱們一起來的人都能到,咱們咋就不到?在老家你是個‘老忠’,掙命養活全家人,出了門你還是個‘老忠’,把你自己賠進去不說,還不讓老婆娃娃過上好日子。”“你又嘮叨開了。咱們遲早會蓋起新房的,而且要比別人的好。你再不要說那些喪氣話,我是家裏的老大,弟弟妹妹我不管誰管?家裏旱絕產了,總不能讓他們在外麵沒吃沒穿,餓得退學回家吧?咱們的心要靠在一起,想到一處。”甘福隻好勸她。妻子無可奈何地說:“我跟著你苦了半輩子,不就是圖過個好日子嗎?貴貴,咱娘兒倆走,看你爸在這破房裏能住多長時間。”她說著過來拉貴貴。貴貴說:“媽,這就是咱們的家,你讓我去哪裏呀?我不走。”“咱們回老家去。”說完她一甩手出門去了。甘福給貴貴使了個眼色,貴貴跑去把她拉回來了。甘福賠著笑臉說:“等有錢了我一定給咱們蓋新房,你不要急了。我保證給你修一院和天安門一樣雄偉的大上房。”一句玩笑把貴貴惹得哈哈大笑起來。妻子說:“誰不知道你經常唱空城計呢。我也不指望了,爭啥呢?爭來爭去,老人還得管、學生還得供、日子還得過嘛。”“這才是明白話。不過,好日子總會來的。”甘福笑著說。“哼。”女人不理他了。“我去田裏放水了。”他對低頭做家務的妻子說。

甘福走出門,向田地邊走去。太陽已落山了,他把水路改好,就坐在地邊,望著川流不息的黃河水,回想起他們初來時,妻子的雙手苦得裂著口子,他還連連催促著她幹活。其實妻子的要求一點兒也不過分,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讓自己的妻兒老小生活得舒心,他自己何嚐不想生活得好一些呢?但是家裏三個學生每年近萬元錢的學費和生活費哪裏來呢?他一直都盼著他們有出息,圓他們的大學之夢,如果他不全力支持,他們的學業將無法完成,再美的夢還是會破碎。他不能放下他們不管,無論如何都要供他們讀完大學。

遠處,三個表弟的小家也建起來了。

東邊,甘順家被樹蔭包圍著。

他伸開四肢平躺在幹燥的地邊,耳邊是咕咕的蛙聲和潺潺的水聲。他凝望著天空,噢,生活是多麼美好。人為什麼永遠都不滿足呢?是的,不滿足。為了親人們能更好的生活,他常常思考著、尋找著發展的門路。

水聲如一首輕柔的催眠曲,不一會兒,甘福竟然睡著了。他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見妻子頭戴花環,身著輕紗,如仙子般從遠處翩翩而來。他們相擁著輕聲低語,他問她,你怕不怕河水把我衝到河底喂魚?她說我們一起去,說著他們就下河了。河水好溫柔,如一片白雲。這時白雲飄動了,轉眼間他們就飄到鳳雨了。甘福向下一看,奶奶在院中喂雞,父母親跪在地裏除草,鳳雨的莊稼長得又齊又好……甘福喊叫著:“停下,快停下,我要回家。”可是白雲很快就飄過了鳳雨……

第二天早上,甘福從夢中驚醒才發現妻子正睡在他的懷裏,他們的身下是妻子用破布縫的一條褥子。他輕輕地推醒她問:“你咋在這裏?娃娃呢?”“他在家裏。”妻子說。“以後咱們天天睡在這天然的床上,真涼快啊!我還做了一個特別好的夢,夢見和你一起回鳳雨了,還看到奶奶、爸和媽了。”“我夢見咱家裏修大房子了。”“你真想出心病來了。”“你就沒有一點兒心病,要不然咱們早就蓋新房了。”“等等吧,會蓋的,一定會蓋的。”甘福對她說。

72

大批村民出門打工以後,鳳雨村的雇傭民辦老師也走了。他一家老小七口人僅指望他每月一百二十元錢的工資顯然是行不通的。以前他種莊稼和教書兩不誤,可土地沒有收成時生活就維持不下去了。他一走,村裏僅剩的六個學生就全部輟學了。

鳳雨的山頂上仍有來自各地的背著袋子采藥的老人、婦女和娃娃,他們彎著腰在幹旱的山坡上仔細搜尋著。有些生長著草藥的地方,人們蹲在地上齊齊挖過去,身後留下一片傷痕。人們埋怨以前草藥價格低時,山上的草藥長得到處都是。現在草藥的價格比過去翻了幾倍,草藥卻零零星星少得可憐。人們不由得歎息,這年月啥值錢就沒有啥。是啊,前幾年鳳雨山上的檸條長得比人還高,娃娃們上山隨手折下來編成各種小籠子,捉了鳥兒和螞蚱玩。眼下人們想折幾支吃飯用的筷子,也尋不到了。方圓各村幾百號村民天天上山挖藥,另有羊啃馬踏,加上接連大旱,鳳雨山不堪重負。人們一味地伸手向山索取,本以為取之不盡的山終於難以承受而枯竭了。人們還要向山索取,大有“吸血、吃肉、砸碎骨頭燉”之勢。裸露的山體到處可見,有些山體上的紅沙在太陽下閃著刺目的紅光,如受傷的肌體,流著鮮血。有的黑土山坡被暴雨劃開了無數裂口,如經受鐵戈劍刎的壯士!平緩的山坡則被猖獗的山鼠翻起一堆堆小丘似的新土……

鳳雨啊,人們放牧了多少年牛羊?打拾過多少捆柴火?挖掘過多少斤藥材?鏟過多少斤蕨菜?人們在你的懷抱裏收獲過多少希望呀!你就像一位無私的母親,全部給予!如今你卻生死攸關。

鳳雨,你就像一隻巨大的駱駝,從遠古走來,在大西北的一處安靜的角落裏睡著了,等醒來才發現背上馱的行囊已被人搶走,駝峰也被人鏟除,連同汗毛也被人拔去……你是否做了一個噩夢?這裏曾經水草肥美,你飽食而寢。夢醒了,才看見這裏山窮水盡!穿著破布鞋的孩子們背著挖藥袋子,一遍遍走過大山,他們雖然唱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的兒歌,可是穿花衣的燕子並沒來這裏。被煙熏黑的屋簷下,燕子窩一直空著,如同旱年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孩子們一天也挖不到幾根草藥,所以肩上的袋子總癟著。他們穿著層層補丁的衣服,強烈的太陽光曬傷了他們幼稚的臉,幹燥的風吹裂了他們的嘴唇,挖藥、放羊是他們每天必修的課程。

鳳雨的傍晚幾乎聽不到孩子們追逐玩耍的歡笑聲,他們在山上轉到天黑才回家,吃過飯倒頭就睡了。

偏窪鄉街上鈦子的大商店裏,如今塞著國家發放給災民的各種救濟物資。

鳳雨村小學的校院裏,很久都沒有學生蹲在地上用廢電池芯或者木棒寫作業的身影。村子顯得更加寂寞。

噢,受苦受難的鳳雨啊!

……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生態環境,拯救大地母親。

當這拳頭般的麥克風傳出我的心跳,傳出我的呼喚,傳出我熱切的期盼!任它穿越高山,穿越大海,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相信人們的目光就會看到遠處受到汙染的河流,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大山,植被受到毀滅性搶劫的草原!

是的,當我置身於這美麗的校園,處處鮮花醉人,教室寬敞明亮,食物醇香味美,同學友好往來,學風積極向上。我似乎置身於天堂——理想的天堂,知識的天堂,生活的天堂,更是多少莘莘學子向往的天堂!此時,當我回望大西北遙遠的故鄉,我置身於天堂的心頃刻一落千丈,因為旱災,我的故鄉已經連續三年顆粒無收。旱災逼得鄉親們背井離鄉,四處打工謀生,孩子們輟學,老人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

我的故鄉——大西北一個叫鳳雨的小村莊,那裏有著神奇而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趕考的書生路過一處九座大山環抱的地方,山壪裏鳳凰屏似的蕨毛林中撒滿了紅瑪瑙般的大草莓,書生很快就吃醉了,夢裏無數色彩斑斕的鳳凰圍著他翩翩起舞。這時,那隻昂首挺胸的大鳳凰飛向雲霄,它多彩的羽毛化作紛紛的細雨,書生驚得大喊“鳳雨”!才發現自己臥在茂盛的蕨毛林中。書生逢吉兆喜中狀元,賜此“鳳雨”的地名。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鳳雨遍地花團錦簇,香氣醉人,牛羊肥壯。可是,隨著羊群的不斷增多,人們對草藥的需求量增加,對蕨菜的食用量增大……鳳雨一天天瘦了!如今羊死了,馬被販子打折腿賣了,鄉親們被旱災逼得走投無路!在這裏,我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誰還熱衷於食用蕨菜,那就是在吸大山的血啊……

人類要獲得長久的生存,就必須保護生態環境,否則,必將給子孫留下一條絕路。

願我們攜起手來,拯救大地母親,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意識!……

此處僅摘取甘寧在十所高校聯合舉行的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的部分譯文。

甘寧的英語演講引起了台下觀眾潮水般的掌聲。此刻,給他熱烈鼓掌的不是幾年前他放牧的羊群,也不是故鄉的白雲和輕風,而是神采飛揚的大學生、教授和眾多媒體記者。這個來自大西北一個偏僻山村的大學生,用流暢的英語,發自肺腑的真情,征服了每一位觀眾。他不僅圓滿完成了演講比賽,更用他那真誠的心獲得了信任,贏得了友誼。他用震撼心靈的真實事例說明不斷惡化的環境,對人類生存構成的巨大威脅!同時,他呼籲人們關注西部,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為那片焦灼的土地奉獻愛心。

當他從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手中捧過演講一等獎的燙金證書時,他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台下經久不息的掌聲,將他那自信而燦爛的笑容推向雲端!

請問你們那裏是沙漠嗎?西海固人都沒有吃的嗎?你們那裏人從沒有看過電視嗎?他被眾多記者和學生團團圍住了。

甘寧一時成了“明星”,有些外校的學生還請他簽名,這讓他頗感有趣。他身穿同學的新西服,打著紅色的領帶,腳上穿著同學黑亮的新皮鞋。他和眾多的選手一樣,形象滿分。他們的演講比賽經過電視直播,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很多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為西部受災的同胞和失學兒童捐衣捐物。

男同學頻頻舉起美酒為他祝賀,女同學給他送來了醉人的鮮花,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真有“那麼一點能耐”的同學。這小子,有獨創思維,大學一年級時就和高年級的同學合作,研製的小機器人為學校爭得了榮譽。這次他又大放光彩,大家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誰都想知道這個“神秘”同學的生活。就這樣,他不停地“答記者問”。

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甘寧,你給大家表演個節目。”“好!我唱首《友誼地久天長》怎麼樣?”“歡迎!”於是,甘寧放聲大唱:“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我們曾經終日遊蕩在故鄉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曆盡辛苦到處奔波流浪。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

“再來一首!”大家齊歡呼。“媽媽,我想對您笑,眼裏卻點點淚花,噢媽媽,燭光裏的媽媽,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甘寧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回到宿舍,換上自己的舊衣服和球鞋,混在人群裏,那些找他簽名的同學已經認不出他了。當然,樸素的衣著無法遮住他蓬勃的青春和滿臉的自信。他已長成個帥小夥了,自幼經常參與勞動給他鑄就了健康的體魄。其實,他和很多男生一樣非常喜歡籃球、排球、網球、棒球等體育活動。隻可惜忙於生活,對他而言體育活動是奢侈的行為,就如餐廳裏的美食一樣,對他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他隻能“望梅止渴”。

晚風拂拭著他發熱的臉,很涼爽,很愜意。他吹著口哨,愉快地向圖書樓走去。

經過這回“露麵”,認識甘寧的人更多了,他走在路上,時而有同學友好地問候,老師們也經常問寒問暖,在生活上特別照顧他。後來有外國專家到他就讀的大學考察,學校竟然選派他當翻譯,這件“風光”的事情又給了他一次極難得的學習機會,他感到緊張而興奮。是的,他相信自己能行。人生的道路環環相扣,有準備的人隨時都會啟程走向更遠。無疑,這次當翻譯的機會為他後來出國學習墊了一塊基石。這是後話。

甘寧自然不能獨自享用收獲的果實,他把演講的收獲平分成三份,寄給甘康和甘寶,並告訴他們這一喜訊,他在信中還鼓勵甘康能抽空勤工儉學,以此緩解生活的困窘。不久他收到回信,三哥和小妹為他驕傲的同時,一再囑咐他注意身體。甘康在信中說,他現在必須努力學習醫學知識,平時有空就跑到學校實驗室、圖書室和附屬教學醫院等地方學習。醫學不同於其他學科,他必須要學到一身硬功夫,以後看病才能得心應手。他不能失去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學習非常忙碌,根本擠不出時間勤工儉學。當然,他對自己仍然向哥哥和父母伸手要錢感到很慚愧。甘康還在信中提到,甘寧的信鼓動得甘寶周末跑到學校門口的打字社去打工,為掙五塊錢,她打了整整一夜字,直到眼睛出血……讀到這裏,甘寧的心非常疼痛!噢,可愛的妹妹理應和同齡的女孩一樣,打扮得漂漂亮亮,生活得自在快樂,盡情享受絢麗的少女時光,盡情享受美好的學生時代……可是她的生活非常簡樸,衣著如同灰姑娘。好在她和哥哥們一樣,非常自信。不論生活如何艱苦,隻要樂觀、自信,生活就永遠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