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我們走在大路上(1)(1 / 3)

一、調查總結會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晴

回到南寧後的第二天,我把彩娟、小鵬、美珍、文榮、曉豔召集起來,在南寧市萬達廣場召開了一個調查總結會。會議由我主持。

傑舜:收獲挺大,通過調查發現,這個地方要向新農村的轉變多麼困難啊!這個觀念上的轉向很困難,行動上的轉向也很困難,尤其是觀念的轉向,在這個觀念的轉向過程中,首先是他們跟政府之間的隔閡很大,多年來,他們和企業家的隔閡也是有客觀存在的,而且是利益的核心之所在,對不對啊?這個對李總的評價還是比較好的,但實際上呢,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開發和不開發之間的鬥爭。開發,就涉及到土地的問題,不開發,就沒有這個問題。如果不開發他們永遠處在封閉的狀態,落後的狀態,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體驗,我是有這個體驗的。我們到山裏,村莊去的時候,就是走路,不要講挑著東西,就光是走路,要走兩三個鍾頭,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然農民習慣了他當然每天也都要走,龜龜(吳桂清)你是是爬過武義九龍山的,但那山應該還不是很難走的。這邊的山路以前應該是比較難走的。所以在這種狀態下,你們在那裏做曆史文化的調查當中,肯定也聽到了很多他們對這些問題的反映,我也叫你們寫了日記,但你們還沒有發給我,現在就希望大家把日記整理一下,禮拜一發給我,再一個你們兩個的開題報告也要快點整理好。

美珍也是要把日記寫出來,我要你們做到的就是在日記裏把看到的,聽到的群眾對我們工作的反映、看法寫出來,所以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機會談談你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還有你們的看法,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有什麼建議,好不好?誰先說?

曉豔:我個人覺得,他們在思想上的轉變基本上是成功了,現在關鍵就是行動上。實際上,讓他們得到一些東西,他們才可能會有下一步的行動,幸好現在有了一個水的工程。

傑舜:你要講你住的那一家人反應。

曉豔:像我住的那一家,最開始他們沒跟我講什麼,但是到了徐老師開的會議的增多,和我們工作的深入,他們就在吃飯的時候,非常主動的講起他房子的問題,談到現在和以後的發展問題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麵。

一個是他們兄弟的談話就思想比較統一,他們認為旅遊開發小組並不能真正代表他們。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他們做農家樂的反應,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做起來可能就競爭不過下村的,這也是上村在這個問題上表達得比較少一點的原因。他們也不願意去動用很多的土地或者是很多的金錢去投入農家樂的建設,因為他們覺得不會獲得很大的利益。關於修房子的問題,他們也是明確表態,他肯定要修,而且要修成現代化的,不管政府批不批他都要修。他的理由有兩點,第一個那個地是他自己的,第二個是他們家裏的人口太多住不下去,即使是貸款也要修。大概現在可能就是這幾點。

傑舜:童明也參加領導小組了,他回家有什麼話說?

曉豔:童明他對我們的評價是這個樣子的,他說雖然說他有想法,但是呢,村裏麵大多數人同意的事情他也會同意的,意思就是說我不可能是那個出頭鳥。他經不住那種壓力。說別人能搞的,別人能拿八千,我也肯定能拿得出八千出來一起去搞,他是這個樣子,其實,我從他個人平常的開會或者是做事情的反應當中看出來,他其實很多時候應該並不是很讚成的,但是他又不講。

傑舜:這樣,我也感覺到。

曉豔:他不講,他就是有點敵對的情緒在裏麵。我不曉得他出於什麼原因,他們家有一種看熱鬧的現象,如果你要我的田地,可以,我給你,但我不參與,不參股,你該給我拿多少錢,我拿多少錢,我看你能夠搞成什麼樣。

傑舜:那你在他家裏住了一小段時間,你還有什麼感覺呢?他們這個家,兄弟有什麼特點?

曉豔:我覺得他們這個家,表麵上看起來就是說勢力並不是很大,在這個村子裏麵,童老師一般隻會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並不會很嚐試去做很多事情;那童明有時稍微有點極端;老大基本不參與這些事情,也不跟我談這些事情。我個人感覺他們這個家在這個村裏麵的聲音是比較小的,還很怕事,所以不敢去嚐試。

傑舜:農家樂這個事情,他們有什麼想法呢?

曉豔:他們修的新房子,以後可能也會去搞農家樂,可能。他們之所以不管政府批不批準,他們一定要修,原因就是那個地段是非常好的,他們有搞農家樂的傾向,也嚐試過的嘛,別人對他們的評價也還不錯的,但他們沒有一個搞農家樂的計劃什麼的,隻是說修好了以後會有那種計劃。

傑舜:那你對他們隔壁周圍的有沒有了解啊?

曉豔:有,就是漢口一家,在景區當保安那一家。

文榮:隔壁。

曉豔:叫水乾的。他的父親童水乾,他們那一家也是非常團結的。

曉豔:那做保安的那個叫什麼?

文榮:漢口。

曉豔:哦!他們有一兄弟結婚了,弟弟還沒結婚,在外麵打工,他的父親在家說話應該算是蠻算數的,我們曾經就民風民俗問題,采訪過他,態度也相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