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感恩歲月(1 / 1)

終於把散文集 葉奶奶星曳 完成了。

在這個集子裏,大部分篇章寫的是我童年時故鄉的人和事。那些人事隨了歲月的流逝,有些已找不到陳跡,隻留存在我的記憶裏了。如今我用文字把它們複活起來,想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少年朋友們聽。

畢竟隔了久遠的年代,今天整天守著電視機的孩子,會理解三四十年前中國偏僻山村的長夜嗎?今天生活在霓虹閃爍、夜如白晝的環境裏的孩子,對鬆明、火把和桐油燈是如何把鄉村的暗夜點亮感興趣嗎?

我鄭重其事地把文章打印出來,先請兒子看,再請老公、小弟、保姆看。我想聽聽他們對我寫的故事是什麼感覺。

兒子說:“我覺得蠻好看的。反正我是能看的。”他又提醒我,“但你不要老是對比哪,有些寫從前的文章,特別喜歡拿從前和現在對比。我最不愛看了。”

“我的文章恰恰沒有對比。我隻是想把從前的故事講出來,講給你聽。”我說。

小弟和老公、保姆,還有鄰居們,更是對這本集子表現出十二萬分的興趣,不斷追問:“什麼時候能出版?”

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是一個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而生活的故事,遠比文學的虛構要精彩得多。

比如我老公的一個大姑,六十多年前,隨了一個當兵的跑了,據說是跑到安徽某個地方去了,從此再沒有音信。老公的奶奶九十三歲去世時,還在掛念自己的大女兒,不知她是死是活。某一天,我老公坐在辦公室裏突發奇想:這個從來沒有見過麵的姑姑現在還活著嗎?能不能找得到她呢?他於是給在公安局工作的朋友打電話,問:一個離散多年的人,應該如何尋找?朋友說,如果你知道她的名字,年齡,托安徽那邊公安局的戶籍民警去查,應該能查到。沒多久果然查到了,還查到了姑姑家的電話號碼。電話打過去,一聽口音,就知道準沒錯,姑姑依然說一口地道的寧鄉話。於是乘了飛機跑到安徽,再轉長途汽車到滁縣鄉下,找到姑姑住的地方,把老太太接回家來,那份團聚的欣喜,巨大的喜悅隻能用一句話來表達:謝天謝地!

往往是經曆過生活磨難的人,更懂得感恩。

也隻有懂得感恩的人,在磨難中也能體會到幸福,看得到希望。

所以,我在書中講述的故事,不全是輕鬆的。

對於一個山裏的孩子來說,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飛出那些重重疊疊的山。所以,十六歲我考上大學之後,簡直欣喜若狂。曾經有許多年,我很少回顧自己的成長歲月。我覺得那個貧窮的山村沒有給予過我什麼,也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我留戀。

如今回想起來,我發現,正是那個村莊裏那些平凡的人,那些瑣碎的事,教會了我如何為人,如何處事。正是那些漫長的黑夜,那些明亮的清晨,那些路旁的野花,甚至那些山上黑黑的石頭,給予我情感的啟蒙與滋養。如果說今天我能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耳朵,能聽到花開的聲音,如果說我今天擁有一顆比一般的人更柔軟的心靈,能被一隻鳥兒的歌聲感動,我要感謝曾經養育過我的那個小小的山村,感謝那些田野的泥土,那些山上並不高大茂密的樹林,我的一切都是它們賦予的。

我要感謝歲月。歲月催人老。將我從一個童稚的少年,催得華發漸生,催著我暮年飛馳而去。但也是歲月,給了我淡定與從容。給了我朋友、愛人、孩子。給了我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往事的回憶。

一年又逝去了。年初的計劃還寫在日曆上,實現了的沒有多少。然而,我也不用沮喪,不用過於責怪自己的怠惰。檢視這一年,發現畢竟也有許多收獲是計劃之外的,是意外的驚喜。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我依然像個農人,守著自己的田地。而這一年的收成究竟會如何,一半靠自己的努力,一半靠風調雨順。我不會像故事裏那個拎著雞蛋回家的農婦一樣,計算雞蛋能孵出多少小雞,小雞能生出多少雞蛋,又能孵出多少小雞,然後就可以買羊,買牛了。因為一旦腳下踢到一塊石頭,雞蛋碎了,夢也碎了。

然而生活的奇妙處也在於你無法事事預料,也正因為這樣,每一個日子才值得期待。

我喜歡生活中有些小小的驚喜。比如院子裏的枇杷樹,現在開花了。我站在陽台上看開花的枇杷樹,居然看到一群蜜蜂飛入花叢裏,辛勤地工作著,忙碌地傳花授粉。

“在冬天裏還有蜜蜂飛來,真想不到!”

這小小的一群蜜蜂,就把整個日子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