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由貧窮想到改變(1 / 3)

貧窮不是你的罪過,但你不能甘願貧窮而導致持久貧窮。持久貧窮會麻木人的意誌,封閉人的遠見,使人變得遲鈍。一個腦袋遲鈍的人又怎能變貧窮為財富呢?一個人貧窮,主要是腦袋貧窮。想讓貧窮成為財富,就要想到改變,改變了腦袋裏的思想,貧窮就會變成你的財富。

1.致富,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

在講改變貧窮習慣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一個《習慣與自然》的故事。之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貧窮一生,而有的人可以改變貧窮。說到底其實還是習慣的問題,一個人習慣了貧窮,那麼他自然而然就應該貧窮一輩子。因為習慣已經成為自然了。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紮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紮,直到長成了大象。長成之後,象原本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但是,它卻也不掙紮了。馴虎人本來也像馴像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唬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小像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老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隻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隻偶然嚐了鮮血的老虎。同樣,貧窮不能等,因為一旦時間久了,你將習慣貧窮,到時不但無法突破自我,甚至會抹殺了自己的夢想,而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記得有個名字叫貧窮之路的年輕人曾經寫過這麼一篇文章:

我所麵對的一切,都不是選擇,而是命中注定。像物種起源的法則,所有的生命都必須從原始開始。像泥土裏生長的蚯蚓,它隻能在潮濕的泥土裏,尋找它的生命價值。像魚一樣也必須生活在水裏。我也一樣,爸媽的結合,注定了我的開始。在東北,我的一切都從東北的一個礦區開始,祖輩用一種貼近泥土的姿勢,在不見天的井下直接的勞動中,謀求一種生命的完整。貧窮在礦區裏習慣成為工人飲食起居的定律。沒有人對貧窮做過深思,也沒有誰探求貧窮以外的事物,對貧窮熟視無睹,貧窮成了人們默認的人生真諦。貧窮像朝起的霧,暮至的晚霞,我不得不在爸媽的歎息聲中輟學,用單薄而柔弱的身體,去麵對貧窮時,它會用看似溫和實則冷酷的方試,耗盡我的一生。而我呢!卻在它的股掌間忍受這種並不完美的人生苦役。忘了誰說過,上帝不會特別寵愛你,也不會絕情拋卻你,就這樣,我在那個城市開始了貧窮少年的打工生涯。我走了,在礦區通往外麵城市的路上,一個17歲的少年,背著他生命的全部勇氣和未知。城市在我麵前出現,我沒有表現得像剛進城的山野孩子那樣單純的驚詫與歡呼。因為我明白,我隻是城市塗染色彩的陪襯,沒有知識,木訥,一臉菜色。露宿街頭,忍受機餓,麵對城市人對我鄙視與辱罵,我已木然。尊嚴已經喪盡,而我能做到的隻是默默的忍受。最初,我在施工隊裏做最簡單也是最累的活,搬運建築材料,運送沙漿,而我獲取的是一日三餐和12元人民幣。可能是貧窮對我侵蝕太深的緣故吧!數月的付出讓我手捧著幾張紙幣時,我心中充滿了感動。那感動帶著一種悲哀的幸福感溢滿心胸。後來由於貧窮,讓我走向了彎路,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社會生涯。由於良心的發現,我又回到了原始的煤礦生活,可是我依舊改變不了對貧窮的感受和貧窮帶來的劇烈疼痛,那些日子我越來越習慣無聲,聲帶以在鄙微中萎縮,而我的一切都在孤獨中虛無。我像那城市的一片葉子,在季節的交錯中窺視著城市的秘密。我不敢產生願望,因為對於貧窮的我來說,願望的美好隻會加劇我的心靈痛苦……故事中的小夥子,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習慣了貧窮的人,一個把習慣看作自然,看作應該的,被貧窮麻木了大腦的人。要想改變貧窮,永遠與貧窮說再見,那麼你就要先改變貧窮的習慣,不要等真成了習慣時再想著改變,因為那時已經晚了。一個貧窮者,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貧窮者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貧窮者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貧窮者的計劃如願以償,隻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貧窮者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就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貧窮者的計劃又如願以償地實現了,但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一隻雞時,貧窮者的理想徹底崩潰了。他想,致富是沒有指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地送種子來,赫然發現貧窮者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富人轉身走了,貧窮者當然一直窮著。這個故事中的窮人,已經把貧窮變為他的習慣了,所以,他沒有擺脫貧窮,依然一貧如洗。其實,很多貧窮者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是,他們不能堅持到底。性格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成功。無法改變貧窮的習慣,那麼你將無法成功。習慣,這個極易被我們視而不見的東西,是構築成功大廈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石。對習慣的熟視無睹,使我們麵對前方的目標時變得茫然無措,而之前為自己製定的成功大計也變成了一紙空談,我們也因此成了空想家。這也許就是常立誌者們難以立長誌的原因所在吧!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擺脫貧窮的道路?難道隻是因為對失敗的擔憂?或者,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缺乏智慧呢?還是我們的運氣不佳呢?究竟是什麼使得極少數的貧窮者能夠去做,成就了令人羨慕的事業,而空想家卻注定了一個又一個的失敗呢?答案很簡單——是否重視習慣及是否養成了利於成功的習慣!如果你希望改變貧窮,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麼你就應該認識到——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

2.改變觀念,遠離貧窮

愛默生曾說過:人,都是航海途中的探索者。我們在這航海中難免會駛錯航向進入死胡同。此時我們就要轉舵尋找新的航線,避免一直困在一個死角而難以自拔。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注意窮則思變,且要在適當的時候思變,變的有理,變後認真落實,才能達到窮則思變的效果。小張的外甥女考上了大學,從鄉下來到城裏準備去報到。小張給女孩買冰淇淋吃,女孩極為感慨的說,這是我第二次吃冰淇淋……其實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窮則思變的結果。想想看,正是因為女孩身處困境,所以才能瘋狂地向命運發起挑戰。女孩今天能從大山深處走出來,不能不說是窮則思變的結果。如果過去她有冰淇淋吃,或許她會永遠的待在大山裏。窮能勵誌,窮能勤勉,窮能改變人的命運。窮對富人來說不好,窮對窮人來說有益。窮才能產生革命,窮才能使非人變人。許多成功後的人頗有感觸地說,我感謝過去的貧窮!沒錯,正是貧窮培養和打造了他們。窮則思變,窮人變成富人;富不進取,富人淪為窮人。貧窮是窮人的精神財富,富有是富人精神的累贅。秀嶼區平海鎮上林村窮則思變,近年來在鎮政府幫助下,開拓進取,念海經,發水財,唱山歌,奔富路,如今該村人均收入已高於全鎮平均水平。上林村麵海背山,海域遼闊,1994年以來,他們科技興海,海帶養殖由當初的100畝擴大到1000畝,效益也水漲船高,由過去的40萬元飆升到300多萬元,成為該村支柱產業。近年來,他們共投入500萬元改造漁船具,已擁有35匹以上大馬力、高噸位漁船30多條,其他漁船100來條,去年全村魚蝦總產量達300噸。上林人山歌也唱得響,漫山的石頭成了脫貧致富寶貝。2000年,台灣鑫壘石材公司在此獨資開發,經過精心加工後的鏽石成出口拳頭產品。去年,又有人承包山地,已做到頭戴帽(山上植樹)、腰係帶(山腰種果)、腳穿鞋(山腳種藥材)山地立體開發成了經濟新亮點。上林村基礎設施大為改觀。他們艱苦創業,1988年拉上了電燈;1992年把公路開到門口,1999年又拓寬改造,2000年開通了程控電話……同樣的道理,我們都知道,買彩票中獎的概率太低。

但是,有位大學生述說自己買彩的經曆時,很凝重地告訴別人家裏非常貧困,家裏供自己上學異常的困難,還有弟妹要上學,可憐父母不分晝夜不堪重負的操勞,但家庭經濟狀況仍舊是每況愈下。在他讀大一時,聽到也看到身邊有同學談論和購買足球彩票,引發了他也想贏取足彩大獎的心。於是悄悄地收集足彩相關資料,非常吝嗇地每期投幾注,在實踐和理論中摸索感覺和體驗足彩的真諦。日子一天天過去,投注技巧和分析能力也與日俱增,終於在獲得眾多二等獎和三等獎後得到了百萬以上大獎的回報。或許有人會說,買彩票的事怎麼能歸功於窮則思變呢?難道不是嗎?就因為這個小夥子在平時上學時太貧窮了,所以想到了如何改變這個貧窮的日子。於是,他選擇了買彩票,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其實也可以說是窮則思變了。8年前,薛玉珍天天起早貪黑種莊稼,但是日子仍是過得緊巴巴。一家6口人,2個小孩要讀書,家裏的勞動力隻有她和丈夫兩人,生活相當困難。所謂窮則思變,薛玉珍和丈夫決心要找出一條勞動致富的路子,他們選擇了當時比較普遍的飼養業。1997年,她承包了村後的空地,開挖魚塘,養起了四大家魚,同時建造豬舍,養起了肉豬。薛玉珍說,在魚塘邊養豬,有兩大好處,一是用豬糞配製成的飼料喂魚,可以省下一定的成本費用;二是有利魚的生長,魚吃了後,生長速度快,增肉率較高。很快,薛玉珍就嚐到了甜頭,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薛玉珍並沒有就此滿足,在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對市場行情進行認真分析後,薛玉珍的腦子裏有了個大膽的想法,從養肉豬為主改為養母豬為主。經過努力,如今她終於成了他們那裏的富人了。想想看,如果當時她也像大多農村婦女那樣,安於貧窮,那麼等待她的依舊是貧苦的生活呢?富與貧往往就在一瞬間,遇到機會要懂得把握利用才行。僅靠想而不行動的,財富永遠不會與你有緣,關住門靜靜的冥思吧,你定會找到如何去創造財富的答案的!

3.善用逆向思維

貧窮一直作為缺點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中,乏善可陳。而貧窮的根源在於一個偏愛表麵,隻在乎眼前看到的,卻不願去用另一種思維方式來看待這件事情。無人甘於貧窮,貧窮是一種恥辱,使人失去尊嚴,人人都希望遠離貧窮,但必須徹底改變貧窮的心靈——隻看表麵,不去分析另一種可能存在的情況。與貧窮的心靈相對應的就是財富的心靈,財富的心靈是充滿可能、機會、成功的心靈。這種心靈認為財富、地位、名譽、愛情、成就等一切人之欲望的東西隻要合乎真、善、美都是完全可能的。財富的心靈看待世界是財富多多、機會多多。在日本的兵庫縣,有一個叫丹波的村子。當整個日本都普遍富裕起來的時候,這裏依然貧窮——土地貧瘠、物產貧乏,交通落後,信息閉塞。這裏的人們心情焦灼,可又苦於脫貧乏術。於是,向全社會征集致富良方。一些有識之士形成的一致意見是:出售物產和資源換回生活所需。可問題是,這個村子除了貧窮和落後,無以出售。最後,一位專家,運用逆向思維:既然隻剩下貧窮落後,無可出售,何不出售貧窮和落後?如何出售貧窮?他向村民建議:今後村民們不要住在現在的房子裏,要住到樹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穿樹皮、獸皮,像幾千年前尚處於蒙昧時代的老祖宗那樣生活,這樣城裏人會來觀光、旅遊,從而會給村民帶來豐厚的旅遊收入。村民們聽從了專家的建議,他們的另類生活引起了城裏人的極大好奇。一時,遊人如織,不到一年時間,丹波村的村民們都富裕起來。貧窮一直作為缺點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中,乏善可陳。可是,這裏的人們擺脫貧窮利用的恰恰是貧窮。《伊索寓言》裏,有則故事說的是一隻牛蛙和一頭牛比誰大,結果氣脹而亡。若論牛蛙死於變態的虛榮,毋寧說牛蛙是為大才好的慣性思維所囿所傷。愚蠢的牛蛙何不根據自身的特點,換一種比法,與這頭牛比誰小呢?人們常常為被自己視為缺點的部分,感到懊惱、傷感、沮喪,卻忽視了缺點中有價值的部分。其實,缺點中,又何嚐不存在可利用的成分?貧窮是一個擁有魔力的瓶子,掌握得好的話它可以賜給你智慧和力量,否則它就會吞噬掉你的身心,永遠俘虜你的靈魂。

在與貧窮的較量中,要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善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來改變貧窮,讓它成為自己的財富,為自己賺錢。有一個縣,種植的蘋果特別多,每年9月至10月底,都有不同品種的蘋果大量上市,絕大部分果農和經紀人,都是把鮮果出手,可總有一些人,他們沒有急於把蘋果出手,而是把蘋果存放在冷庫中,這些冷庫采用科學方法,能把溫度控製在一定範圍,蘋果的保鮮度很好,幾個月後拿出來,與新鮮的幾乎一樣。春節前後,存放在冷庫中的蘋果就會被拿出來,或者運到南方,或者出售給要貨的客商,同樣數量的蘋果,價格卻是鮮果的二三倍,增值效果顯著。還有一個菜農,人很聰明,他的思維與眾不同,同樣是種菜,他隻種反季節蔬菜,就是春季種秋季才有的白菜,這樣一來,他的菜上市後,市場上隻有他一家有這種菜,本來在正常季節1公斤白菜隻能賣到0.3元,而他的反季節白菜,1公斤價格高達1.6元。秋白菜每667平方米收入也就是1500元,可他的春白菜每667平方米收入倒卻有5000元~8000元。逆向思維讓人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由此逆向思維也成為了致富路上的助推劑。李家華家裏本來就不富裕,僅靠他和妻子開的一間服裝店,維持生活,每月還要給兩位老人寄生活費,還有一個女兒上了初中,一個兒子正在念幼兒園。可是不幸再次降臨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服裝店所在位置準備拓寬改建,商家給了他們4個月的時間,讓他們趕快找到地方搬走。他們夫妻倆不知道該怎麼辦。隻好先把店裏剩餘的服裝處理一下,當他們把這個招牌拿出去的時候,出乎意料的生意比原來好了好多倍。這個時候李家華靈機一動,晚上就對妻子商量說:你看我們處理貨物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人來買,而且我們也並沒有賠錢,隻不過是比原來少掙點,而且我們還有四個月的時間,這四個月的房租我們也不用交,不如我們多進點貨,就按處理價來賣,說不定比那還掙錢呢?妻子不解地問他:門麵眼看就要拆遷了,你怎麼還在進貨?處理完就算了。不僅在進貨,而且要大量進貨。他對妻子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商機啊……如今,拆遷施工的嘈雜聲裏,我們的門麵早已倉處理,血本甩賣的大字招牌,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擁擠不堪,那些想趁機買些便宜貨的人們紛紛前來搶購我們的衣物。為什麼不幹呢?果然如他所料,他們每天的營業額比原先翻了數十倍,一車一車地進貨,仍是供不應求。他喜滋滋地告訴妻子:每件衣服的零售價確實比原來降了許多,也就是說,利潤比原來低了許多,可是,驚人的營業額讓我大賺其利,十天半月就勝過原來的一年半載……當看到貧窮的表象時,我們的大腦中將留下有關貧窮的相應影像。如果就此相信貧窮是世界上合理的存在,我們將難以擺脫貧窮。正確的方式是善用逆向思維:我們應當堅信事物的本質,即世界上根本沒有貧窮,這個世界上擁有的隻是財富,我們所看到的並非窮人,而是一些將要富起來的人們。唯獨有偶,一次,海爾CEO張瑞敏到四川去,他偶然發現川西人喜歡用洗衣機洗地瓜,因為當地很多人都從事地瓜加工生產。他回到海爾以後跟技術人員說,我們海爾能不能開發出一種能洗地瓜的洗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