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師們見此情景,個個嚇得魂不附體,哪個還敢冒險為國王畫像?但如果不畫肯定是不行的,照樣會被殺頭的,正在眾畫師為難之時,人叢中閃出一個人來,他雙手呈上一幅畫像給國王。
國王一看這幅畫像,不禁連連稱歎,讚不絕口,並將畫像賜給群臣觀賞。
這是一幅國王狩獵圖。隻見國王一條腿站在地上,一條腿登在一座高山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在舉槍瞄準。這幅畫真是太妙了,百官驚歎不已,畫師們更是嘖嘖連聲,自歎不如。國王賜給這個畫師千兩黃金作為獎賞。
因此,在事業發展的順境時,適當的危機意識可以促使你對事物的發展處處準備周密,從而避免“大意失荊洲”而帶來不必要的痛楚及壓力。幾乎每一個成功者身上都具備了樂觀的心態和適度的危機意識,具備了在實現理想過程中遇到的意料中或意料外的抗風險的思想準備及有效解決的周密措施。
長江後浪推前浪
有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這種說法的確體現了整個社會都在不斷進步的客觀規律;也有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種說法又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沉重的緊迫感和強烈的危機感,這種緊迫感和危機感使人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也正是這些壓力使得人們不得不時時刻刻督促自己,不敢有一絲懈怠,於是整個社會也就實現了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持續發展。
在娛樂圈幾乎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張新鮮麵孔出現,昨天還在舞台上大紅大紫的明星也許今天就成了無人問津的過氣人物,於是各種麵孔輪番在人們麵前一閃而過,到最後人們能記起的卻沒有幾個。在這個天天都有新人出現的圈子中,幾乎每天都要演繹著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景象。
不過,這個圈子中也不乏一些被稱為“長青樹”的人物,他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轟轟烈烈地上場、慘慘淡淡地下台,而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在舞台上扮演著經久不衰的角色,比如劉德華就是其中的一位。雖然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然而他卻一直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有多少人想超越他、吞沒他,但是卻隻能在遠遠地在其身後大歎“可望而不可及”。為什麼有的人很快就被後麵的大浪所淹沒,而劉德華卻成了舞台上的一棵“長青樹”呢?我想,除了種種環境因素和人們審美情趣的發展變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演員個人的努力程度,劉德華比誰都知道“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規律,也正因此,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出道多年、經驗豐富而沾沾自喜,相反,他會時刻勉勵自己繼續保持勤奮本質,不斷努力做出更大的成就。
任何行業、任何時代的社會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斷演繹著“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不同版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剛上市不久就會有更多功能或更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風湧而來;你在公司中擁有了豐富的經驗,並且正打算晉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但是卻發現新來的同事已經是“後來者居上”了;老一代科學工作者每一次走出實驗室幾乎都會發現自己的學生或其他年輕科學工作者已經創造出了更大的科學成就……正是這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現象使得各個行業每天都在不斷進步,也正因此所有的集體和個人都在擔心後來者超過自己的壓力下不斷逼迫自己認真學習、努力工作。
“長江後浪推前浪”使得現代社會中所有追求進步和具有進取精神的人都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意義,人們不再做那隻溫水裏的青蛙,因為他們不想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而希望自己成為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繼續舞動的一朵亮麗的浪花。
範仲淹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許多人都奉若圭皋,甚至每天都要把這句話反複說上幾十遍,但是在具體做事時,卻又常常將之拋到腦後。因為“安樂”的誘惑力實在讓人們難以抵擋,事實上,安逸的指數越高,人們麵臨的危險就越大。所以,僅僅意識到長江後浪推前浪還遠遠不夠,人們還應該將這種危機意識貫穿於所有行動當中,讓自己懷著緊迫感去工作、帶著危機感去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能夠切切實實地在憂患中生存和發展。
如果沒有後浪對前浪的不斷推動,那麼整個長江都會化為一灘死水,於是所有的浪花都在優哉悠哉的安樂中漸漸消逝了。同樣,如果沒有新興企業的競爭和追趕,那麼老企業不僅不會因為缺少競爭而享受安樂,相反還會像挪威海岸邊那些缺少鯰魚激勵的沙丁魚一樣悶死在魚艙裏;而如果沒有新員工的不斷加入和對老員工的威脅,企業中的那些有經驗、有資曆的老員工就不會督促自己繼續努力工作,久而久之,員工自身的競爭力和發展力都會衰退,一旦企業形勢發生變化時,自己最終隻能成為被淘汰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