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危機化為契機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這些挫折既包括讓人望而卻步的困難,也包括給人以打擊的失敗。麵對這些挫折,有的人怯弱低沉,裹足不前,而有的人卻能夠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甚至愈挫愈勇。所以有人說,挫折能夠創造壓力,而壓力則是產生動力的直接催化劑。
麵對種種失敗和挫折帶來的危機,如果你能汲取教訓、積累經驗,並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加以應對,那很可能會度過危機,而且還可能將危機化為實現下一次成功的契機;如果你害怕危機、躲避困難和失敗,那麼你就會被危機擊垮,這時的危機就變成了你的“厄運”。
英國名將威靈頓公爵一生之中,與拿破侖交戰數次,每一次都被拿破侖打得毫無招架之力,部隊潰不成軍,士兵們抱頭鼠竄。有一次,威靈頓公爵又被拿破侖所打敗,連近衛軍都棄他而去,這個倒黴的將軍隻好一個人走上了逃亡之路,他躲在一個農舍裏麵避雨,發現蜘蛛在風雨之中織網,狂風一次次把蛛網撕得粉碎,蜘蛛往複好幾次的把它修好,這位差點自殺的將軍明白了:失敗不過是一個起點,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他再次鼓起了勇氣,最後威靈頓公爵終於在滑鐵盧一戰中擊敗拿破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怎樣看待失敗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失敗的原因就是成功所必須的砝碼,每經曆一次時候,從中吸取教訓,就為今後的成功增加了一個砝碼,找出了這個原因,也就找出了走向成功的方向。其實,在工作當中,失敗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漠視失敗中的教訓,如果這樣,你就可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一個同樣的錯誤犯兩次,甚至更多次。
斯坦因是美國微軟公司的一個軟件開發人員,他負責獨立開發一套新的辦公軟件,然而在工作當中,由於種種原因,修改計劃已經失敗了多次,軟件開發進展很不理想,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覺得此項計劃不會成功,紛紛調離或辭職。此時的軟件開發計劃處在一個十分危機的階段,但是斯坦因堅信,這場危機一定會過去,過去的失敗隻是暫時的,在失敗當中,他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終於在2003年這套軟件開發成功,並且直接被美國國防部收購,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在別人因為屢次失敗而放棄的時候,你堅持了下來,成功的完成了這一項目。”他深有體會的說:“每一次經曆失敗,我就感覺自己離成功已經不遠了,我堅持了下來,所以我成功了,感謝上帝。”
斯坦因要感謝的不是上帝,而是要感謝自己,要感謝自己遭遇到的種種危機,過去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使他陷入了危機之中,但也正是這些失敗和挫折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對最後的成功而言,失敗不過是一個起點,一個很有方向性的起點,而那些危機則在斯坦因的努力下變成了成功的契機。
生活中將危機轉化為契機的例子有很多,這些例子中的主人公不僅沒有被挫折壓垮,而且還從種種遭遇挫折的經曆中汲取了更深厚的力量,最終以這些偉大的力量實現了成功。在職場當中,挫折是經常要麵對的,你不可能永遠逃避,你必須試圖去戰勝它,取得工作上的成功。要戰勝挫折,首先就要有麵對困難,毫不退縮的勇氣,就像曆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一樣,麵對多於自己數倍的秦軍,沒有被嚇倒,反而激勵自己的士兵勇往向前,在困難麵前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敵人。項羽隻所以能夠勝利,首先他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所以麵對困難,他選擇了挑戰,沒有放棄,這樣的精神,每一個身在職場當中的員工都必須學習。
1964年的秋天,中國西部的戈壁灘上一朵蘑菇雲升起,中國人成功的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誰能夠想象得到,為了取得勝利,他們麵臨的困難是多麼巨大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各種必須的設備和材料的缺乏,然而這些都不算什麼,沒有人見過真正的原子彈,沒有任何的經驗和資料可以參考,甚至於,在沒有計算器的情況下,研究人員靠手寫完成了原子彈研究與爆炸的龐大數據計算,這樣的困難對一個平常人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然而,這群卓越的科研人員麵對這樣的困難,沒有退縮,他們勇敢的戰勝了所有的困難,隻為了那一聲巨龍的怒吼。
人生下來注定要同困難打交道的,或是困難吞沒懦夫,或是強者征服困難,所以有一句說是“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困難永遠都是存在的,一切成功的人都是從困難中走過來的,逃避困難,就等於在拒絕接受成功,困難鍛煉人,困難考驗人,困難造就人,所以麵對困難,我們不能去逃避,而是應該迎頭而上,越是困難的事情,競爭者也就越少,機會和效益也就更大,所以,越困難的事情越值得我們去做,在職場當中,你如果能把最困難的工作做好了,你就能獲得公司裏所有人的欣賞,承認和尊重,老板也會因此而對你刮目相看,甚至提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