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至今陝西安康,由於八日聚集,把此地烤得不下一滴雨水,農田顆粒無收,一片焦土荒熱之貌,太子不待慢,挑著王莽與黑牛二山前來,趁金烏未察覺,兩座大山拋向空中壓下去,八隻金烏東撞西衝,最後兩隻金烏被壓在山底,一隻金烏從山底逃出。太子欲去再趕,覺得口渴,便收了法相去找水喝,尋到崖邊見群民排著長龍拿著碗盆,在接從山中滲出的水滴,太子見此難過,用鐵針變成的扁擔,對著王莽山用力一戳一抽,一股泉水噴出,又用扁擔使勁一劃成了水溝,那水就往下流成了小河。當地人為感謝金花太子的恩德,從此泉名為二郎泉,那溝叫做二郎溝,由於這條河乃天神所開,而後養育兩岸百姓,乃其當地之福,故就叫做福家河。
之後,越了重重大山,過條條大河,來到了鮮水湖,即今青海。一手拿住一個金烏,從手中逃脫,一手扯住一個,那金烏拚命掙紮,越過了鮮水湖,一頭紮進灌木叢裏,太子也用三尖兩刃刀作橋追趕,在灌木叢中終於找到了,把他壓在了此處。由於兩天兩夜不休息,累得太子脫掉上衣,在水中洗下汗水,欲走上岸去,頭竟然發昏,就要倒在湖內,卻被青海龍王的三公主扶回龍宮。
原來因有金烏越過湖麵,致使湖水上層如同燒開的熱水,故上岸察看,遇著金花太子可真是一見鍾情,那筋疲力盡的太子也不知在何處,暈暈乎乎倒在三公主溫柔的懷中睡覺。次日太子醒來,由龍王做主,二人定下了婚約,隻等母親救贖後完婚。這正是:
有心追日壓金烏,無意曬海識良緣。
隻待功成拜高堂,春風得意千金歡。
向東壓日路線:從青海至渤海
追至山西忻州南麵的係舟山的上空,一沒留心,致使一山從高空墜下,因扁擔的一端插進係舟山半腰的禹王洞,太子生怕砸了無辜生命,忙用手一拖,便留下了禹王洞口頂上碩大的指印,命名為“二郎指印”。
追至今山西襄垣,正見六隻金烏歇息,太子藏好身子,慢慢移動腳步,逮準金烏睡覺的時機,邁開流星大步,手持趕山鞭一打,一座小山壓來,再是一打,一座小山升起來,一隻放哨的金烏大叫而飛,藏在了嬤嬤菜中,不見蹤跡,被蚯蚓看見,但聲音太小聽不見。太子又生怕金烏逃跑,急忙驅趕三座小山,那五隻金烏醒來慌張亂飛,卻也難逃從天而降的困山之難,由於這山比較小,壓住了五隻金烏,從此名為“五陽嶺”。
追至河北唐山,太子口渴,忙用鐵針,大叫長長長,往地一掘,一股泉水突起,太子下落雲端,這一腳由於落力重,便留下腳印,看看諸山,要用那座山?卻說那隻金烏與先前藏逃的小金烏相見,想出個主意來,挖了個深深的溝好逃走,還未挖第二溝,卻見太子追來,嚇得急向凹溝下飛,太子一見急忙舉起一座大山向它們擲去,有一隻飛的快,急忙鑽入地溝黑洞,而從山西挑來的崤山壓住了一隻,隨後把山連帶金烏放回了原位,從此這崤山便成了後來所說的“日落西山”。
太子施展神目,找到了那隻逃走的金烏,來至渤海岸,馬上命山神土地挪移生靈,也不用任意鋼索去捆,也不用由如意金鉤扣連,直接盡意鐵針插在那窟窿裏。那金烏倒是機靈不肯上岸,太子瞄準金烏拋下祖山和都山,隻聽“吭吭”,金烏一聽大叫一聲“不好”,順海灘一滾,軲轆軲轆一下鑽進了渤海,金花太子思道:“這小金烏幾次逃走,莫非上天要我饒了它?”,又想到軍令如山已奉聖旨,饒它也要擒住。太子又運用神目,見它已逃於對岸,太子無奈隻好把二山放回原處,由於祖山留有用鐵針插的大圓洞,成了透天的窟窿,從此命名為“窟窿山”。
追至今吉林省境,好似來過此地,忙用五寶,使勁一甩趕山鞭,兩座大山離地由鋼索捆綁,勾連於鐵針金鉤,擔挑著駕起雲來追趕。那小金烏到處亂跑,從西竄到東,從東跑到南,從南飛到北,最後將要趕上,就聽“喀嚓”、“轟隆”一陣天崩地裂的巨響,太子的鐵針折了,小金烏趁機藏於豬毛草,太子忙用趕山鞭竟也失靈了。為何二寶折斷失靈,那隻小金烏性命如何?請看下回。
——妙玄天子寶抄彙摘重編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