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執法嚴謹勇於擔責
六安市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六安依山襟淮,承東接西,區位優越。東與省會合肥市相連,南與安慶市接壤,西與河南省信陽市毗鄰,北接淮南市、阜陽市。貫淮淠而望江海,連鄂豫而銜中原,是大別山沿淮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地處中國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長三角”腹地,是安徽省會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
康熙六年(1667年)設安徽省,分屬鳳陽府、穎州府和廬州府。壽州屬鳳陽府,霍邱縣屬穎州府,六安州、霍山縣和舒城縣屬廬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六安州為直隸州,領霍山縣。
高廷瑤初到六安辦案,當時,縣衙裏關押的人犯,共有一百二十九人。
他就命屬員查閱案卷,罪重的仍然關押,罪輕的分另保釋,一一登記在冊。又事先約定時間,傳集各地裏胥、閭長聽候傳喚。
到時坐堂,仔細查閱登記名冊,不能釋放的人犯僅有十三人,其餘的都不足以論罪。於是,便釋放了那些罪輕的人犯,並告誡他們說:“你們因家貧,所以沒有受過教育,做了壞事。我很同情你們,現在準許你們改過自新,但從前你們犯的過失,不能不受責罰。
他采取打板子的辦法。有的打十板,有的打五板,身體瘦弱的也打三板。是哪一個村的人,就交給那個村的裏胥帶回去管束。再犯,就嚴懲不貸;如果因裏胥管束不嚴,又生事端,就與重犯之人同罪。
高通判對人犯這樣處置後,就有幾個國子生放出話來說:“我們隻聽說過官府應該懲治囚犯,沒有聽說過官府放縱囚犯的。這麼大的一群人,一旦放出來,村村寨寨難道不馬上受害嗎?”
高通判嚴肅地對這幾個國子生說:“這樣一群小毛賊,殺不勝殺。再說,他們罪不至死。現已調教了他們,從輕處罰,寬大他們從前的過錯,限製他們今後的行為,這是改造人啊再說,我已經把人犯給放了,如果你們硬要說這是放縱壞人,想向上麵控告我,那就聽便吧,我才不怕呢!”
這幾位國子生聽了高通判的話以後,躡手躡腳,便灰溜溜地走了。
(8)廉潔從政懲治鋪張
一天,宿州龍頭橋村來人報告,有人殺人了。
高通判親臨龍頭橋村驗屍,看見各家各戶的門上都掛著“官清民安”的牌子。
他詢問裏胥:“這是怎麼回事?”
裏胥說:“這是百姓感激上官的恩德。”
高通判說:“我才來這裏三天,百姓怎麼知道我是個清官?又有什麼恩德可感?如果說安民,這裏正值鬥殺生禍,民又怎麼能安呢?趕快摘掉吧!”
高通判驗屍完畢,他來到一座古廟裏,看見裏麵筵席很豐盛。身邊的人對他說:“這是這裏的裏胥們為你準備的。”
他看看裏胥說:“你們怎麼這麼搞?這不是壓榨百姓嗎?龍頭橋村總共五百多戶人家,每戶你可收錢數千。你假借招待上官以飽私囊,我難道肯被你們利用?”於是,責罰裏胥四十大板。
(9)細心查驗屍體杜絕冤案錯案
沒過幾天,有人報告,村子裏有一戶人家,堂兄踢死了堂弟。
經過查驗,隻發現有一處傷痕。死者的屍體即將人棺時,死者的妻子突然拿著半截木頭(扁擔)來到案前說:“這是幫凶殺人的工具,就是物證。”
她所說的幫凶,就是她堂兄的哥哥。高通判看那殺人的工具(扁擔),隻不過是農村裏百姓挑東西常用的工具(扁擔。就對那位婦人說:“你以前的訴狀裏並沒有幫凶的說法,這是怎麼來的?”
婦人回答說:“是我叔翁讓我來作證人的。”高通判問:“你的叔叔在哪裏?”
話音剛落,一位莽男子應聲從人群裏跳出來,跪在案前說:“我就是。”
高通判看了看這位男子,問道:“她的丈夫被人踢死,有幫凶嗎?”
他回答說:“有。”高通判又問:“是腳踢傷的呢,還是其它東西打傷的?於是,那位男子指著婦人所呈的半截木頭說:“就是用這截木頭打傷的。”
高通判回頭對那位婦人說:“你是農村婦女,還不知道比對傷痕的方法。現在先拿你的叔翁試給你看。”
然後命衙役將那男子擒伏在地,用那木頭側勢擊下,指示婦女說:“這是側麵擊打的傷痕,你丈夫身上有這樣的傷痕嗎?”又命衙役用木頭橫勢擊下,又問婦人:“你丈夫身上有這樣的傷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