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共贏與咆哮的智囊(3 / 3)

但這個要求在“貫徹落實”一年後,軍隊高層便悔青了腸子。當初的要求,對照著龍之穀的現身做法,完全變了一個味兒。

首先是“服役至少三年”。

先不說年齡吧,起碼在心態上,老兵就比新兵有優勢——至少不會在虛子破繭時被嚇得屁滾尿流吧。省卻傭兵團費嘴舌去做思想工作不說,在體能上即使是快退伍的老兵,也還是要比沒接受過體能訓練的人好上不少。喏,這下還把體能鍛煉的步驟也給省了。

其次是“100人”。

咦?當初不是把這100人沒當一回事嗎?其實人數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令軍隊高層始料不及的是,這100人不一定就是快要被軍隊淘汰的老兵。據說,一些已經擁有可以進入高層資格的優秀軍人,不惜以故意犯錯錯失晉升機會的方式,來換取參加龍之穀選拔考試的機會。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奇怪的現象呢?這牽涉到幾方麵的問題。

首先,與軍隊係統以學曆、服役年齡“綁架”晉升渠道的方式不同,龍之穀的晉升幾乎與這些完全無關,隻與成員的實戰表現及成果掛鉤;

其次,龍之穀的收入也與軍隊有限的薪水酬勞不同,隻要成員有能力,財富完全可以呈指數級增長;

最後一個問題,有點耐人尋味,占據著各種優質資源的軍隊係統,在後期反倒因為資源過於集中、管理不善引發了腐敗,這自然引起不少內部優秀成員的反感,跳槽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最後是“不從普通平民中選拔成員”。這本是被軍方認為最沒問題、甚至是完全忽略的一處,但事實上,卻成為龍之穀徹底打亂軍方算盤的得意招數。

不從普通平民中選拔成員?那得先問問,什麼是普通平民?怎麼才算普通平民?是不是有點特殊技能的就不是普通平民了?因為你可沒說明程度、範圍、條件啊,那根本就是跟沒說一樣嘛。從你軍隊係統選那麼一丁點人,肯定不夠用。那隻能勉為其難地從JC係統、醫療隊伍、科研成員等等領域選拔咯。反正隻要是有點特殊技能的、有點成績的,不算太普通的,幾乎來者不拒,招募的條件遠遠低於了軍隊征兵的要求。這樣子,龍之穀一年下來招募的成員數目自然極為可觀了。

據說,第一年招募時,傭兵團財務部的主任幾乎是做夢都在笑著數入團費。

不過,讓軍隊高層稍稍覺得安慰的是,受隻有“100人”的精英選拔效應影響,過往被動懈怠的常規訓練完全轉變為主動性的,軍隊整體的體能素質也因此有了質的提升。

而受到龍之穀字麵上“不從普通平民中選拔成員”的誤導,不少大好青少年為了成為如維斯亞圖那樣的傳奇傭兵人物,前赴後繼地湧向了軍隊。這樣一來,恰好解決了軍隊當時的“征兵”難題。

嘛,這好歹在某種程度上,也算勉強達到了“共贏”的目的。因此,看在大量新生力量主動湧入軍隊的份上,縱使是眼看著辛苦培養出的優秀人才,不斷被從眼皮兒底下挖走,軍隊高層也隻好死命地把苦水往肚子裏咽了。

參與“共贏”談話,並提出協議中的唯一一個要求的傭兵,名叫霍比·艾布納·史塔克(Hobby·Abner·Stark)。正是如今被譽為“咆哮的智囊”的矮人副團長。他以“一個要求”,成功地將龍之穀的發展權從軍方手裏奪回,在奠定了龍之穀日後發展根基的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矮人的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