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媯嫿。
已故孝慈皇後,那個曾名動五國,有著絕世風華的女子,是我的母後。
當朝右相寧非,那個位高權重,堪稱我瑤國朝野中流之砥的權者,是我的舅父。
瑤國國主媯嘉,那個上承天喻,下蔭萬民,尊崇無邊,貴為九五的帝王,是我的父皇。
我是父皇最為憐愛的敏儀公主。在我出生之日,父皇便枉顧眾人的勸阻,僭破祖製,取“敏慧衝達,有鳳來儀”之意,封我為敏儀公主。
滿月之日,父皇更是大赦天下,免稅三月,普天同慶,萬民鹹樂。
由是,百姓心中感念,紛紛奔走相告,天家得此一女,實乃黎民之幸。
京都內外,寺院廟宇,盡皆香火鼎盛,虔客如流。百姓誠禱:保瑤國上下風調雨順,百姓安樂;佑敏儀公主榮華和順,富貴安然。
民間如是,宮中亦然。
後宮妃嬪,眾臣女眷,莫不湧至母後所居的含章殿,聲聲恭賀,句句慶奉。
那些宮娥婢女,太監常侍,整日地把一些琳琅滿目的禦賜貢品從父皇的宣和殿搬往母後的含章殿。
連綿不斷,絡繹不絕。
當然,這些都是向姑姑閑來無事告訴我的。向姑姑是母後的家生女婢,自小便服侍母後,是母後極為親近的人。我平日最愛纏著向姑姑給我講母後生前的日常瑣事,以此在心中描繪那個傳奇女子的依稀側影。
是的,母後是傳奇。向姑姑說。
向姑姑說母後自入宮之日起,便是占盡父皇之愛,寵冠六宮。母後不僅有著傾國傾城的天人之姿,更兼才藝絕倫,詩書禮義,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一支曼妙靈動的折旋舞,更是聲徹四海,五國皆歎。回眸一笑,直醉得半個金陵城。
可惜了紅顏薄命。
向姑姑說母後自生下我之後,身體便日漸虛弱,一日不如一日。父皇尋遍天下名醫,廣羅世間珍惜藥草,日夜守候母後於榻前。
終是藥石無靈,回天乏術。
母後在誕下我三個月後,玉殞香消,淒然長逝。
母後離去,父皇不勝悲痛。從未荒廢過一日朝政的父皇,竟下令輟朝七日,以悼先皇後。瑤國上下,一片縞素。
那時的我,尚在繈褓之中。還不曉得血脈至親之人已永遠離我而去,不懂得父皇的悲傷,不明白那徹夜長鳴的哀鍾何以直催得人肺腑生疼。
自母後仙去,父皇便一直未立新後。雖說後宮不可無主掌事,奈何父皇心意已決。不顧眾臣的勸諫,不理妃嬪有意無意的試探,肆然一意而為之。所以拖延至今,已是後位虛懸十五載。
而我,便是瑤國皇室唯一的一個嫡親血脈。
皇家子女,貴胄難匹,尊貴異常。但若是沒了母親的庇護,也是極難在這高牆深院中平安順遂的生活下去。我卻不然。自母後逝去,我便由太後親自撫養。那些後宮妃嬪,皇子公主,直至太子哥哥,都未敢小覷於我。他們或是畏於父皇對我的寵愛,或是憐我從小就缺於母親的守護,從來對我,都是溫言相待,奉迎於心。
於是皇宮禁苑,京都金陵,及至整個瑤國,都知道他們的皇上有一個心尖兒上的人,視若珍寶,當真是掌上明珠。
隻是,這如珠似寶的人,卻是白璧有瑕,難臻致美。
因為,我是個癡兒。
瑤國敏儀公主媯嫿,自小聰慧異常,靈敏乖巧,帝深愛之。未至豆蔻,已是穎之藻儀,淑逸嫻華。顧盼之間,豐神秀韻,隱有先皇後之姿。由是,帝愛之甚篤。
隻是禍福不預,天意難測。
乾寧十一年,已然十歲的敏儀公主在太液池邊玩耍,不慎落入水中,救出後昏迷數日方醒。帝震怒,盡誅公主近身隨侍數十人,由此而牽連貶謫之人甚眾。
而公主敏儀,卻是自醒轉之後,變得癡傻呆滯,再不複從前的機敏。
帝大愴,著太醫近侍悉心調養,卻是收效甚微。
自此,那個受盡萬千寵愛的皇家公主,尊貴依舊,聖寵依舊,明眸麗影,皆是依舊,卻分明,不是從前了。
於是,人們每每提到我便會扼腕歎息,可憐了絕世姿容的一個妙人兒。
隻是,他們不知,這隻是父皇的一個計。
什麼癡傻愚笨,什麼牽連貶謫,皆是子虛烏有,是父皇故意為之。那些坊間流傳,公主成癡一事,隻是父皇想要他們知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