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1 / 1)

吳建華

鄭誌忠的雜文集《古典情思》,乍看起來,似乎是散文集的書名。過去,談及雜文,不少人會和魯迅先生的匕首、投槍式的文章聯係起來,還會聯想起那些含有諷刺意味的雜文。其實,雜文不僅可以針砭時弊、揭露醜惡,也可以讚美生活中美好的東西。作者給雜文集起了這麼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不能說不是一個新的創意。

仙遊是“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以巧奪天工的絕妙技藝聞名遐邇。作者對古典工藝家具情有獨鍾,用五分之二的篇幅,描述仙遊古典工藝家具的悠久曆史和精湛工藝。讀《仙作鑒賞》專輯,我們仿佛聞到從盛唐飄來的清香,觀賞到宋代風靡京都之仙作,領略了明式的簡練造型和“外柔內剛”,沉醉於清式的新奇和絢麗。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鄭誌忠那雙敏銳的眼睛,總能準確地捕捉到古典工藝家具的特性和淵源,或引經據典,或溫故知新,儼然是一個老到的鑒賞家。麵對琳琅滿目的古典工藝家具,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道出之所以然的,隻有靠長期的潛心研究、細致的揣摩,才能悟到真諦,才能寫出栩栩如生的文章。

《文苑拾美》主要是寫家鄉的人和事,作者寫海外鄉賢、大學教授、文壇朋友等。此外,還寫管仲和鮑叔牙之交,蘇秦和張儀之誼,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的不同性格,從李清照的清麗到淒愴,文學大家蘇東坡的文貫千古等。由此可見,作者對曆史上的人物頗有探究,雖沒有全麵刻畫,但抓住突出的一點,進行深度的剖析,也達到一定的效果。

對家鄉幾位文苑人物的評價,囿於篇幅,卻也寫得比較到位。

《心湖微瀾》中的15篇文章,既有生活的心得,又有人生的感悟;既有閱讀新聞的感想,又有從事采編的體會;既有對人情人性的讚美,又有與家人團聚的歡樂。這些看來不經意的小事,在作者的心湖留下難以忘懷的漣漪。

《雜談短評》在本書中占有相當的比重,讀這些文章有一種親切感,大概是自己過去寫過大量類似雜文的緣故。這些雜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針對一件或幾件事情,進行由淺至深的評論,從而達到抨擊“假惡醜”、弘揚“真善美”的目的,樹立起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顯然,作者是站在全方位的角度,來審視社會的一切動態。大的如經濟建設、城市規劃、廉政教育、文化事業等,小的如亂扔煙蒂、隨地亂吐口香糖殘渣等不文明舉動,都成為他文章的內容。

讀罷鄭誌忠的雜文集,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位新聞工作者的可貴責任感。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的那樣:“要寫你心中所想的,說你最想說的。”記者的良知,促使這位年輕的雜文作者用犀利的筆鋒,說出了老百姓想說的話;社會的責任,呼喚這個勇敢的戰士,去捍衛共和國的尊嚴。

(作者係中國作協會員,曾任福建省政府副秘書長、莆田市市長、福建省農業廳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