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解題】
吳王夫差受了越國使者的巧言蒙蔽,答應與越國議和訂盟。申胥(伍子胥)據理力諫,指出越國求和是別有用心。而吳王卻驕傲自恃,不納忠諫,執意與越國訂立盟約。這是導致吳國敗亡的原因之一。
【原文】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①:“孤將有大誌於齊②,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③。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④。”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⑤,以得其誌。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⑥,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誌⑦,使淫樂於諸夏之國⑧,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⑨,然後安受吾燼⑩。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B11。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B12,為蛇將若何?”吳王曰:“大夫奚隆於越B13?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B14”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幹B15,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B16。
【注釋】
①夫差:吳王闔閭的兒子,姬姓。
②大誌:即稱霸。
③拂:違背。慮:謀。
④振旅:指整頓軍隊。
⑤還:同“旋”,旋轉。
⑥蓋威:尚武。
⑦從:同“縱”。
⑧諸夏之國:中原的其他諸侯國。
⑨憔悴:此言困苦不堪。
⑩燼:灰燼。
B11炎炎:勢頭正盛的樣子。
B12虺:這裏指小毒蛇。摧:殺滅。
B13奚:為何。隆:高看。
B14曜:同“耀”。
B15口血未幹:古人以歃血為盟,這裏是說訂盟不久。
B16荒:空。
【譯文】
吳王夫差因越王請求講和,便告訴眾位大夫說:“我將要對齊國采取大的行動,所以我打算答應越國向我們議和的請求,你們不要違背我的想法。如果越國已經改正了過去的行為,我們還有什麼要求呢?假如他們不改,等到伐齊回來時,我們再發兵攻打他們。”伍子胥進諫說:“我們不能同意越國議和的請求。越國並非真心實意地與吳國交好,也不是畏懼我們武力強大。越國大夫文種勇武超人而又足智多謀,他將把我們吳國玩弄於股掌之上,為所欲為。他們平素就知道大王您尚武而好勝啊,所以就用婉約委曲的辭令來奉承您,縱逸您的誌向,使您在諸夏之國貪享安逸而戕害自己啊;又使我們軍隊疲弱勞損,人民離散流落而日益困苦,然後越國就安然享受我國留下的成果。至於越王,他講忠信、愛人民,四方都歸順他,五穀米糧適時成熟,他們國運興隆,猶如朝陽炎炎升騰。所以趁著我們目前的時機,利用我們的條件,還可以與越國決戰。不消滅小蛇,到它長成大蛇時將怎麼辦呢?”吳王說:“你為什麼這樣尊崇越國?怎值得將越國當做大的顧慮呢?假若沒有越國,那麼我們怎能在春季秋季隨時向他們炫耀武力呢?”吳王於是答應和越國議和。
將要訂立盟約時,越王又派諸稽郢推辭說:“如果你們把訂盟看做有益之事,那麼前次訂盟的時間不久,足以互相取信了;如果你們把訂盟看做無益之事,那麼您卻放棄武力來和我們訂立盟約,您為何對鬼神敬重而對自己輕蔑呢?”吳王就應允了他,僅僅隻做了議和的空言,而無訂盟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