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蘇秦以連橫說秦(2 / 3)

【注釋】

①蘇秦(?—前284):戰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字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連橫:秦國在西,六國居東,秦與六國中的某個國家聯合以打擊其他的國家,這種策略謂之“連橫”。

②秦惠王(前337年一前331年在位):姓羸,名駟,秦孝公之子。

③巴:在今四川東部地區。蜀:在今四川西部地區。漢中:在今陝西省秦嶺以南地區。

④胡:此指北方匈奴族所居之地。貉:獸名,形似狐,毛皮可製裘。代:在今山西、河北兩省北部,其地產良馬。

⑤巫山:山名,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黔中:在今湖南沅陵縣西。

⑥崤:山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南。函:函穀關,在今河南靈寶縣西南。

⑦奮擊:此指奮勇作戰的武士,指精銳部隊。

⑧文章:此指禮樂法度。

⑨神農:傳說中遠古的帝王,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補遂:未詳,一說古國名,一作輔遂。

⑩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縣南。蚩尤:相傳是九黎部落的首領,黃帝與之戰於涿鹿之野,兵敗被殺。

B11驩兜:人名,相傳為堯臣,因作亂而被流放。

B12三苗:古族名,或稱有苗,分布在今河南南部、湖南洞庭、江西鄱陽一帶。

B13共工:古代傳說中的人物。

B14湯:名履,商代開國之君。

B15文王:姬姓,名昌,商末諸侯,稱西伯(西方諸侯之長)。

B16武王:名發,文王之子。武王率諸侯滅商,建立周朝。

B17齊桓:齊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

B18飭:同“飾”,巧飾。

B19章:同“彰”,明顯。

B20五帝:一說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開國之君禹、湯、文王。五霸:一說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B21萬乘:指大國。

B22詘:同“屈”。

B23子元元:視百姓如子。元元,百姓。

B24羸:同“縲”,纏繞。縢:此指裹腿布。躋:草鞋。

B25篋:書箱。

B26太公:姓薑,名尚,字子牙,其先人封在呂地,故又稱呂尚。

B27簡:選擇。練:熟悉。

B28期年:周年。

B29摩:逼近。燕烏集:闕名。君主所居之處,下有二台,上有門樓者曰闕。

B30抵掌:即擊掌,表示興奮。

B31武安:地名,在今河北武安縣內。武安君:蘇秦的封號。

B32純:束。

B33鎰:二十四兩為一鎰。

B34式:同“試”,用。

B35廊廟:國君祭祀、議事的地方。

B36山東:指太行山以東的地區。

B37掘門:鑿牆為門。掘,同“窟”。桑戶:用桑木做門。樞:以彎木做門軸。

B38撙:節製。

B39季子:舊時嫂子稱呼小叔子為季子。

B40蓋:通“盍”,為什麼。

【譯文】

起初,蘇秦用連橫的主張遊說秦惠王,他說:“大王的國家,西麵有巴、蜀、漢中的豐富物產,北邊有胡、代出產的貉裘和駿馬,南麵有巫山、黔中的險隘,東邊有崤山、函穀關的牢固。土地肥美,人民富足,兵車萬乘,勇士百萬,沃野千裏,蓄積很多,地勢險要,可攻宜守,這真是所謂的‘天府之國’啊!憑著大王的賢明,猛士和百姓的眾多,車騎的熟練駕馭,兵法的精通,完全可以吞並諸侯,統一天下,稱帝而治。希望大王稍微留意,讓我陳說一下這樣做的成效。”

秦惠王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可以高飛;禮樂法令不完備的不可以用刑罰;道德修養不完善的不可以役使百姓;政教不和順的不能煩勞大臣出征。現在先生不遠千裏鄭重地來到秦國,且在朝廷上教誨我,請改日再討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