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蘇秦以連橫說秦(3 / 3)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能不能采納我的主張。從前神農氏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殺了蚩尤,唐堯討伐驩兜,虞舜討伐三苗,夏禹攻打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侯虎,周武王討伐商紂,齊桓公以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武力的呢?古時候,使者的車輛絡繹不絕,彼此用言語結交,使天下結為一體。現在合縱連橫之說興起,戰爭不斷。文士們巧飾辭令,諸侯們被他們鼓惑得不知所從,以致各種事端都發生了,理也理不出個頭緒。法令條例愈完備,老百姓奸詐的愈多;文書政令愈繁多,百姓愈窮困。上上下下都發愁,老百姓更是沒有什麼依賴了。大道理講得愈堂皇漂亮,戰爭反而愈多。穿盛裝逞口才的辯士到處遊走,戰爭反而愈不能停止;文士們的言辭繁雜浮誇,天下得不到太平。說話的人磨破了舌頭,聽的人震聾了耳朵,卻見不到什麼成效;實行仁道,倡導信用,天下反而不能和睦相親。於是隻得廢棄文治,采用武力,以優厚的待遇收養敢死之士,縫製戰袍,磨利兵器,在戰場上決定勝負。以此看來,什麼也不做就得到好處,安坐不動能拓展疆土,即使是從前的五帝、三王、五霸以及其他賢明的君主,也經常想坐著求得,但做不到,他們不得不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距離遠兩軍便擺開陣勢互相攻打,距離近就兵器對兵器拚殺,這樣才能建立大功。因此,對外戰爭取得了勝利,對內行仁義就能強盛;國君的威望樹立了,下麵的百姓就會順從。今天想要吞並天下,淩駕在大國之上,戰勝敵國,統一海內,安撫百姓,臣服諸侯,不用武力就辦不到。可惜今天的國君,忽視這一重要的道理,不明教化,不懂治國的道理,為花言巧語所迷惑,沉溺在巧辯的言辭之中。照這樣看來,大王本來就不能采納我的主張。”

蘇秦向秦王上書多次,但秦王始終都沒有采納他的主張。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帶去的盤纏也用完了。生活費花光了,他隻好離開秦國回家去。蘇秦打著裹腿,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身子幹瘦,臉色黃黑,露出一副慚愧的神情。蘇秦回到家裏,妻子不下織機迎接他,嫂子不給他做飯吃,父母也不理睬他。蘇秦長歎一聲說:“妻子不認我做丈夫,嫂子不認我做小叔子,父母不把我看做兒子,這全是我自己的過錯啊!”於是就連夜翻找書籍,擺開了幾十隻書箱,找到了薑太公所著的兵書《陰符》。他每天伏案誦讀,選擇重要的以熟記,結合當時天下的形勢來研究。讀書讀累了要打瞌睡時,就拿個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他激勵自己說:“哪有遊說國君沒拿出真才就得到卿相高位的呢?”過了一年,蘇秦揣摩透了,說:“這次我真能說服當代的國君了!”

於是,蘇秦就來到燕烏集闕,在華麗的宮殿裏遊說趙王,兩人談得很投機。趙王很高興,就封蘇秦為武安君,授給他相印,還有兵車百輛,錦繡千匹,白璧百對,黃金萬鎰為他所用。蘇秦和六國訂約合縱,拆散了連橫,共同抑製強大的秦國。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時,六國同秦國斷絕了往來。

當時,盡管天下這麼大,百姓眾多,王侯威風,謀臣權變,但什麼事都得由蘇秦來決定。沒有耗費一鬥糧食,不用一件兵器,不用一個士兵,不拉斷一張弓,不折一隻箭,就使六國的諸侯互相親愛,勝過親兄弟。真是賢人當政,天下信服;一個賢人被任用,天下順從。所以說:要靠政治,不靠勇敢;靠在朝廷裏決策,不靠對外打仗。當蘇秦誌得意滿的時候,萬鎰黃金隨他用,隨從的車馬絡繹不絕,威風凜凜。山東的各諸侯國聞風而服從,使趙國的地位大大提高。原來蘇秦不過是個住在窮街小巷、矮門陋屋的窮士罷了,可是他卻坐車乘馬,橫行天下,在各國的朝廷上遊說各國的君主,國君左右的親信都被他辯得無話可說,天下沒有人能同他抗衡。

蘇秦要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他的父母聽說他回來了,就趕忙收拾房屋,打掃道路,敲鑼打鼓,備辦酒席,到郊外三十裏去迎接他。他的妻子不敢正眼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匍匐在地上,像蛇一樣爬到蘇秦跟前,拜了又拜,跪在地上向他認錯。蘇秦問她道:“嫂子,你為什麼先前那樣傲慢而現在又這樣低聲下氣呢?”他嫂子回答說:“因為您現在地位尊貴,金錢多了呀!”蘇秦感歎:“唉!一個人貧窮的時候,連父母也不認他做兒子;一旦富貴了,連親人都怕他。人生活在世上,那權位和富貴,怎麼能忽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