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解題】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對擬古之風,主張寫詩作文要表現個人的性靈。他的散文流暢明麗,多表現封建社會有閑文人的閑情逸致。著作有《袁中郎全集》。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稱“公安三袁”。本文是袁宏道為同代怪才徐渭所作的傳記。
徐渭(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又號天池,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人有奇才,但鄉試卻屢試不中,他也因此而潦倒終生。他有多方麵的藝術才能,詩文、戲曲、書畫,都造詣很深。他性格狂傲,憤世嫉俗,時人稱他為“狂人”。本文作者袁宏道雖與徐渭並不相識,但沒有因此而看輕他。在徐渭死後五六年後,他為他寫了這篇傳記。其中讚揚了徐渭的才識,高度評價了他的藝術成就,生動地描述了他的狂傲不羈的性格,同時流露出了自己的無限惋惜之情。世人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徐文長若泉下有知,觀此肺腑之文,真可以含笑九泉了。
【原文】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①,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②,奇其才,有國士之目③。然數奇④,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⑤。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鎮東南,介胄之士⑥,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雲⑦。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⑧。表上,永陵喜⑨。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記,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士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⑩。
文長既已不得誌於有司,遂乃放浪曲蘖B11,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雨鳴樹偃,幽穀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歸之夜哭、羈人之寒起B12。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B13。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者也B14。間以其餘,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太史元汴力解B15,乃得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麵,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餘,竟不得死。
周望言B16:“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於家。”餘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鈔錄,今未至。餘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
然文長竟以不得誌於時,抱憤而卒。石公曰B17: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B18。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傑,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
梅客生嚐寄予書日B19:“文長吾老友,病奇於人,人奇於詩。”餘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釋】
①諸生:縣學生員,即秀才。
②薛公蕙:薛蕙,字君采,明代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校越:主考越中考試。
③國士:古時稱一國的傑出人物為國士。
④數奇:命運不好。
⑤中丞胡公宗憲: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嘉靖三十四年(1555)任浙江巡撫。中丞,明代都禦史之職的雅稱。
⑥介胄:古代武士的護身裝束,如盔甲等。
⑦方:比。劉真長:劉惔,字真長,東晉人,深為丞相王導所器重,為人恃才傲物。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供職。
⑧屬:同“囑”。
⑨永陵:指明世宗朱厚熜。他的陵墓叫永陵。宋明兩代皆以陵名稱已故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