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芳院在大將軍府的東邊,這是二老太爺早早定下要留給長孫的院子,格局適當,一應俱全。
二房老太爺馮正河一生戎馬,不是個愛享樂的人,唯一的兒子馮三老爺成人之後,他便將二房其餘屋舍房宇都給了馮三老爺安排,自己攜二老夫人隻住在正安堂,馮三老爺性情肖父也不講究起居飲食,早先衛夫人還在時,他隻管在外頭掙前程,家中一切都由衛夫人打理,後來衛夫人早逝,留下長子長女,二老夫人無法,隻能一邊接過二房事務一邊相看為兒子續娶,原本以為選的娘家侄女是個好的,誰知劉氏心思不正,被三老爺抓了齷齪事現行,二老夫人震怒之下深感愧對兒子,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根本無力管束二房,幸虧彼時太夫人顧氏還在,勉強撐了幾年,顧太夫人過世,長房老夫人和三房老夫人也輪流幫襯,好歹維持到馮三爺成親娶了三太太,成婚次日,二老太爺和老妻就將二房家務正式交到了長孫媳手裏,就連三太太懷了孩子時期都未曾例外過。
三太太持家十分得力,撫育兒女也別有心思。和府裏其他兩房的妯娌們時刻把女兒放在眼皮底下不同,馮雪琪五歲之後就被她挪到了和芳院旁邊的一進小四方院,院名叫瑞安居,瑞安居裏所有開支除了公中那份,其他都是三太太私房供應,馮雪琪身邊的兩個嬤嬤雖統管事務,卻要在每次做事前先稟報馮雪琪征求意見。不過馮雪琪這幾年多數都在宮裏,即使在家也都很散漫,常常將房裏的事情丟給兩個嬤嬤,自己卻跑到和芳院裏頭纏著母親,因此常常會被馮三爺嫌棄她太粘三太太。
且說這會兒她和平嬤嬤等人剛走到和芳院前頭,還沒走到門口,裏邊提前得了通報,一中年女子帶著幾個丫頭忙忙迎了出來。
“項姑姑,弟弟呢?”
項姑姑挽著與平嬤嬤一樣的發髻,青衣樸素,麵容和善,笑眯眯回答她,“小郎君在膳堂等著姑娘呢,今早小廚房做了梅香醬肉包子,還有春餅,都是姑娘和小郎君愛吃的。”
“有梅香包啊!”馮雪琪歡呼一聲,趕緊問道:“那有梗米粥和醃菜嗎?”
項姑姑和平嬤嬤不禁相視莞爾,前者笑道:“有的,隋家娘子熬的粥,桂家媳婦才做的醃菜,可合姑娘的胃口?”
馮雪琪喜滋滋地點頭,“那樣最好了,嬤嬤,我們快點,弟弟等著我們吃飯呢!”
平嬤嬤果然加快了腳步,幾個人一路繞過影壁,過了穿堂,徑自到了後進右邊的飯堂,大圓桌上擺了幾雙筷子,旁邊椅子上端端正正坐了個差不多三歲左右的小男孩,粉雕玉琢十分可喜。
這男孩自然就是馮雪琪的親弟弟,人喚六郎君的馮明徹,他比長姐小三歲,姐弟兩人感情極好,見到長姐進來,他咧嘴笑得非常歡快,“姐姐!”
“阿徹!”馮雪琪快步走過去坐他旁邊,先摸摸他的額頭,又摸摸手,仔細看了兩眼他的臉龐,伸手要了手巾給他擦了雙手,“起得這麼早,有沒有覺得困?若是困了,回頭就跟祖父說起晚一點,天大地大,瞌睡最大!”
什麼叫天大地大瞌睡最大,這要是在宮裏遇到心懷叵測的,就是個目無聖上的死罪,項姑姑連忙岔開去,“六郎君不是有事要和三姑娘說?”
馮明徹果然被轉移開了話頭,湊過去摟住馮雪琪的手臂,小聲道:“對了,姐姐,我昨日在曾祖父書房找到你說的那本書了。”
項姑姑原本要走開去吩咐小廚房上早點,聽到馮明徹的話,眉尖輕輕一蹙,不著痕跡掃了眼服侍馮明徹的幾個人。